为了让学校教育逐步摆脱功利化分数泥潭的桎梏,让学校环境、教育行为的细微处浸润文化精神,凝练生命精华,令师生在经典文化的熠熠光辉里,彰显生命个性,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2010年9月份开始,我校新一届班子成员在外出考察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全面+重点”、“底线+榜样”的实验工作策略,制定了《西华池小学新教育课题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教务处牵头,以年级组长、学科长、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的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在全校师生中有序推行了新教育实验工作。
一、开发儿童课程,打造书香校园。开展儿童课程。为让每个孩子在深情吟诵中与每个黎明共同约定,在阅读经典中叙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童话,我校对作息时间和课表进行了科学调整,使“晨诵、午读、暮省”成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分学段、分年级组织教师编纂了《新教育中外经典诵读读本》、《新教育古诗新唱读本》,策划开展了“情韵国庆,诗韵中秋”中外经典诗文诵读、古诗配画创作大赛、学生现场作文、优秀日记展评、师生读书演讲大赛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吟诵经典、歌唱经典、绘画经典成为师生提升素质和内化品质的常态生活方式。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就能改变世界;一本书,加一本书,再加一本书,就能让世界充满书香。自从我校开展新教育实验工作以来,那迎着黎明的深情晨诵,犹如滴滴晶莹的露珠洒落在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那静若秋叶的午读,让孩子们静静地回归教室,在童书中潜行,收获着一份份生命的感动和成长的快乐。整本书共读。漂流书香,相约文明。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获得更多的阅读机会,最大发挥图书的阅读功效,我校在四、五年级重点实行了整本书共读和漂流阅读活动,每学年通过“学校奖一本,社会捐一本,家庭购一本,图书室配一本”的生均“四个一本”的途径,不断充实图书资源,加大学生图书拥有量,努力构建“家家有书房、班班有图书角”的理想文化生态环境,让每个孩子每学期阅读10本书、每学年阅读20本书,小学六年至少可以实现阅读100本书的目标。“在学校启动读书工程时,我就决心做孩子童年时期阅读之旅的点灯人,把一本本有趣而耐人寻味的图书,带到孩子的面前,为懵懂的他们点一盏阅读的心灯,让孩子的童年和一生的日子都能向着明亮的远方。”这是我校左彩霞老师在她的《让童心飞扬,舞出七彩人生》的教育叙事中的一段话,也是对我校开展读书活动最好的诠释。实施绘本课程。绘本课程,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也深受孩子的喜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绘本故事书,图文并茂的绘本书籍挺吸引学生眼球的,阅读的兴致很高,读得快,读得多,有些学生一个学期就能读十多册,读了还不作罢,还要讲给家长听,讲给同学们听,班级的故事会上你方讲罢他登场。有的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把课本中学习的小故事、课外阅读的童话故事、听老师家长讲的有趣故事、自己内心产生的想法和认知,用笔画出来,再配上画,尽管稚嫩、天真,但也不乏创新之作,有多幅创意画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有的老师在美术课上安排做绘本式的美术作业,也使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每个学期都具体安排读书活动,有计划的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为优秀的读书标兵、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搭建平台,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激励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投入到阅读经典活动来。表彰奖励了12个优秀班级、170多名学生、10名学生家长,扩大了学校的办学影响力,也提升了学校师生的文化品位。改变奖励方式,用书籍壮大师生行囊。学校把原来给学生奖励文具、奖金变为奖书籍、赠书籍,一批批价廉物美、涵养丰富的新书籍源源不断的流入学校,流进学生心田。开展社团活动。我校在中高年级学生中组建了文学、美术、书法、绘画、剪纸、舞蹈、合唱、乒乓球、电子琴等社团,在每周的星期四、星期五下午各安排一节课来开展活动。各个班级也根据剩余学生实际开展班级文体活动,使该时段的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去,老师指导同学们表演课本剧、跳舞蹈、学书法、做刺绣、绘画、唱歌、下棋、搞篆刻、吹葫芦丝、做游戏。培养了一批兴趣广泛、技艺精湛的优秀学生,在省、科技创新大赛中21名学生获等次奖、奖金1200元,
70多幅学生习作、绘画作品在《未来导报》、《合水教育》、《学生天地》上发表,共获稿费1680多元。
二、缔造完美教室,构建理想课堂。缔造完美教室。各班级在老师的安排部署下,同学们讨论制定班级公约、班级发展规划、班级名称、班级标志等,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使其蕴含着教师、同学们的追求与梦想,把它们作为承载新教育的手段和途径来创造创新,进而统一思想,鼓舞信心,装饰美化教室,凝聚师生合力,形成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我校五(1)班杨志会老师,根据班内留守流动儿童多,学生学习兴致不高,缺乏关爱,自信心不强等特点,她和同学们讨论制定了“我们同成长
我们同快乐”的班级目标,选择了激昂奋进的《相信自己》作为班歌,命名了“一家人”的温馨班名,把“太阳花”作为班级的标志,“朝向阳光
诗意成长”作为班级宣言,鼓励大家抬起头来做人,勇于挑战,敢于担当,积极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问题,感受同学、师生之间无私的爱,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向着明亮那方!又如王艺老师的“阳光天使班”,他们确立的班级愿景是:“让每个孩子成为有梦想、爱学习的阳光天使”,制定的班规是“仁(像好孩子那样对待别人)义(做自己该做的事)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信(说到就要做到)”,都有一定的内涵,种种班级文化符号都反映了老师对学生的期待与祝愿。开发班本课程。王彩琴老师实施了“农历的天空下”课程,根据时令特点,搜集名人名家的相关作品,有计划地进行诵读、积累;搜集关于各个时令季节的艺术作品来玩味、赏析,鼓励学生深入体验冬之严酷,夏之热烈,用优美的诗句来歌颂春之温暖,用诗意的画笔去描摹秋之丰腴;结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大团结教育、劳动教育等。杨志慧老师的班级实施了《太阳花的美丽四季》德育课程,按照春夏秋冬四个篇章,教育学生学会规范,知道负责,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每个人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生命负责,进而对集体负责、对祖国负责;唤醒学生积极向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品质;用实践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道德意志;最后师生、家长们一起诵诗吟曲,一起回忆一年来的收获,颁发“礼仪之星”“劳动之星”“读书之星”“文艺之星”“最佳亲和力之星”等八种奖项,59张奖状齐刷刷的举起来,诺大的教室俨然成了璀璨的星空,同学们、家长们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喜悦和笑容。王雯老师实施的“书香课程”内涵丰富,简便易行。它以“班级图书角”“家庭书屋”建设为实施基础,以“晨诵”、“午读”、“暮省”为主要实施手段,开发经典诵读课程、节日课程、生日课程、民俗阅读、国旗下讲话、活动课程、选修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使学生收到了一定的教育,锻炼了实践的能力。实施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为了全面推行新教育实验,我们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了实施新教育,构建高效理想课堂的重中之重来全力抓,在培育榜样班级、儿童课程带头人的基础上,有计划的逐步实施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发挥学校自身的师资资源优势,建成了以轩辕晓丽、王彩琴、寇正芳为带头人的三个名师工作室,配备了设备,建立了名师工作团队,安排名师们作辅导讲座、作示范课、进行教学视导、主持科研课题等,极大地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制定了教师青蓝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具体确定师徒结对人员、时限、措施、目标、任务、考核、奖励措施等,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实施。每学期都要开展全面的听评课、教学视导活动和校级“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的评选活动,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改进不足和问题,努力打造理想高效课堂;同时,考评“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成熟一批,命名一批,并将其作为评选市、县级名师、带头人的基础条件,延伸了名师工程的链条。几年来,培养出了陇原名师1名、市级小学语文学科首席教师1名,县级“教育名师”8名、“学科带头人”4名,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三、重构职业理想,弘扬人文精神。山高人为峰,路远脚跟长。自新教育实验工作实验以来,我校在管理理念上发生了根本性嬗变,在“求真、从善、崇文、尚美”校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给孩子美好的童年,给人生坚实的起步”的办学宗旨,把“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学校工作的追求目标,引导全体老师要在文化传统、人格修养的积淀下,做一个“文化—道德的人”,要有善的意志,爱的情怀,真的追求,美的标准,要“爱学校,爱学生,爱学习,爱身体”,要时刻审视自己的教育行走方式,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将培育具有崇高道德的文化人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敬畏生命,呼吸经典,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把教育当做自己的灵魂,把课堂当作自己的心田,把学生终身发展看做是自己生命的全部,做到爱校如家,待人如己,以生生不息的职业认同,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同时,我校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制定下发了《西华池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定细则》、《西华池小学文明礼仪三字经》,按照各班学生总人数的5%,每月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以培养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为宗旨,促使每一个学生“遵纪守法,做文明小标兵;勤学好问,做学习小主人;团结友爱,做同学好伙伴;保护环境,做环保小卫士”,
学生的文明素养和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升,学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红旗大队”,市级“示范性小学”、市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执着是一颗神奇的种子,坚强是一株顽强的野百合,理想是一片丰沛的气候土壤,我校的老师和孩子已经在路上,只要我们像犟龟一样前行,就一定能在新教育实验中与精彩的教育春天不期而遇,我们相信岁月,我们更相信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