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兴趣 |
**** 2011-3-28 17:35:20 来源:未来导报 |
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兴趣
□ 华亭县西华镇草滩小学 辛胜利
□ 华亭县西华镇西塬小学 李 芳
提到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大部分人会惊讶地说:“信息课还用激发兴趣吗?部分学生不是巴不得泡在机房、网吧里吗?都已经是兴趣的n次方了,还用激发,如再激发,不是纵容吗?”其实信息技术课与沉迷网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小学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科,是教会学生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掌握一种技能、一种方法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忽视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考查方式单一,形成了“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现象,这种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兴趣索然。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高,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也越好。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入门阶段,教师要激发出学生对此课的兴趣,这对学生一生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改变农村学生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欢玩游戏引起的。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要禁止学生玩游戏呢?笔者认为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在上键盘指法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里的“警察抓小偷”游戏,同桌之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由于大部分同学刚接触键盘不久,对字母排列和指法都不是很熟悉,所以打字速度非常慢,而且有些同学只会用“一指禅”按键盘,不一会就被打字速度快的同学甩到后面了。这时同学们就会问如何才能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我及时提出记住指法的重要性,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注重语言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在计算机入门教学中,生动的语言可以给学习带来情趣,使紧张的气氛变得和谐,使沉闷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把生动形象的语言引进信息技术课,可以使学生好学、乐学。比如:教学《认识计算机》这节课,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电脑,都很好奇,都想知道电脑为什么这么神奇?如果教师拿出那些专业术语来教学生,这叫主机,这叫显示器,还有硬盘、内存……那么不管你讲得多么透彻,学生也不可能掌握和理解;如果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使抽象、费解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鲜活,浅显易懂,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我告诉学生我们都有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嘴,平时做作业通过眼睛、耳朵把听到的、看到的题目告诉给大脑,大脑经过思考后再利用嘴或手把答案说出来或写下来。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电脑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嘴。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提起了;然后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马上就有学生说原来这就是电脑的耳朵和眼睛啊。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像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口和手。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就学会了。
巧设教学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将所要讲授的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任务的细化,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学习。例如,在讲授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时,由于这是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讲解这部分教学内容前,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用WORD软件制作的精美贺卡、优秀的电子报刊,向全班学生演示,引起他们的兴趣,并适时提出任务:如何利用WORD制作贺卡与电子报刊?,然后问学生想不想亲手体验一下?这样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极大兴趣,并积极地随着老师的讲解进入学习情境,这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如果要更好完成该项任务,可先将这个任务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小任务,每节课完成一项小任务,引导学生逐步去实现贺卡、电子报刊或板报的制作,达到教学的目标。
有了兴趣这一沃土,就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欲望,就有了不断进步的渴望,进而就有了学会后的成就感。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