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初中生辍学原因及控辍策略 |
**** 2011-3-29 15:49:53 来源:未来导报 |
山区初中生辍学原因及控辍策略
□ 永靖四中 张宏波
随着义务教育免费、农村寄宿制工程及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政策的出台落实,一些农村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的背后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依然选择辍学走向社会。客观地说,农村教育的硬件设施在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较大的进步;再加上近几年国家对“三农”问题相当重视,农民增收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条件得到进一步好转,基本上不存在“上不起学”的现象。可为什么还有为数不少的山区学生辍学呢?
辍学原因
1. 学习基础薄弱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笔者认为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包括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和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两层意思。农村小学教师有许多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转正而来。无论是年龄还是学历都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的要求。(2)“普九”以后农村小学升初中已由选拔性考试转为“无缝接轨”式的全盘顺收。学生无论在小学阶段学业水平如何,都会直接升入初中阶段学习。由此部分小学教师责任心逐渐下降,教学积极性逐渐消减,教学工作成了一种机械式的重复,毫无创新变通之意,致使小学毕业生质量普遍下滑。以至于学生到初中后随着课程的增多,不断感到吃力,逐步出现逃课、逃学的现象,最终辍学。
2. 教学方法失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山区教师不钻研教材、教学大纲,无法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手段单一,依旧按照以前的理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总结—学生记忆来进行教学。在此教学方法下,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兴趣得不到有效的激发,学习动力不足,加之大量的知识需要学生记忆,导致学生苦不堪言,逐渐萌生了辍学的念头,个别教师不能准确到位的理解今天的学生心理,教学态度粗暴,导致学生辍学。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于山区学生来说,其父母大多数无力辅导其功课,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来自家庭的学习支持。加之大学生就业形式逐年严峻,使不少家长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不管不问,任其自由发展。一旦出现孩子辍学,家长不积极地做思想动员工作,而是联系外出打工的地点。另外,对于山区家长而言,打工是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父母外出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致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父母不重视自己学业的想法,久而久之,这种想法就发展成为辍学的原动力。
防控策略
1. 加大校、乡(镇)联动机制,及时做好辍学学生返校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学校与当地行政机构联动机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学校应及时将辍学学生上报当地行政机构,行政机构及时做好劝返工作,使学生重新返校;其次,学校和当地行政机构应了解学生辍学的真实原因,如出现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应及时予以救助,以解除学生的后顾之忧;再次,要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成为学生辍学后返校的第一推动者。
2. 重视教育方法的改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在评价学生时多用生成性评价。
3. 加强宣传。首先,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每一位家长都明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法律效力,明白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和必要性;其次,适时邀请身边学有所成的人来讲述自己成功的故事,通过“身边人说身边事”这种方式,让家长切实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和益处。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