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报 > 【庆阳教育】甘肃省庆阳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纪实

【庆阳教育】甘肃省庆阳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纪实

2011年11月08日 08:00:01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613

甘肃省庆阳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纪实

 2011年11月07日  作者:齐林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一片诚心赢民心

——甘肃省庆阳市调整教育布局结构纪实

 

镇原县太平镇老庄教学点的孩子 郑晓红 摄 

  ■本报记者 齐林泉

  9月8日,随着一声声礼炮在甘肃省庆阳市湛蓝的空中炸响,庆阳一中喜迁陇东学院原址。市中心开阔的校园,幽静的环境,让庆阳一中这所校园面积不达标的省级示范高中,一下子拥有了140多亩“大学般的校园”。很多群众自发来到现场,拍手称快,而原本沸沸扬扬的“贴子事件”最终以喜剧方式收场。

  2010年4月28日,网名“天涯人人”和“有心人”分别在中国甘肃网“飞天论坛”、“百度贴吧”发表《周强市长,我想对你说:陇东学院老校区应让庆阳一中迁入继续办学》的帖子,集中反映旧城区改造减少了庆阳一中本来就不达标的校园面积,强烈反对将已经迁走重建的陇东学院教学设施先进、文化底蕴深厚的原址拆掉,分割给几个单位办公并修建文化广场的做法,建议把庆阳一中迁到陇东学院原址,把面积狭小、条件简陋、班班暴满的初中学校庆阳五中迁入庆阳一中校址。帖子引发全市广大网民的热切关注。让人欣慰的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对此帖做出及时批示和积极回应。市长周强在中央党校学习结束后返回庆阳,随即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对陇东学院老校区用途重新进行商议,最终决定改变此前的决定,将教育资源用于发展教育,尽快缓解市区“上学难”问题。就这样,全市上下历经一年多的努力,政府花1.2亿买下陇东学院原址及其设施,才有了全文开头的一幕。 

自下而上定方案

  学校调整百姓说了算

  庆阳市位于陕甘宁三省区交会处,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当地的学校布局调整其实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普初”就开始了,但是当时的调整幅度不是很大,主要是以解决村村办学,部分学校办学水平过低的问题。但是到了本世纪初,进行布局调整的压力骤然变大。据统计,从2002年起,庆阳市小学入学人数平均每年减少5000多人。到2012年,小学生人数将下降到20万人,初中生人数将下降到14万人,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比2008年减少12万多人,有700多所中小学将成为“空壳”学校。

  当然,每一所学校都任其自然撤并,很难实现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以满足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时代要求。庆阳市委、市政府同样深知,对于高原丘壑密布、人口居住相对分散的地区而言,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引起群众上访,形成不稳定因素。为此,庆阳市委、市政府按照加快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决定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坚持让百姓说了算。正是因为有着清醒的认识,当地布局调整从一开始,就明确并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自下而上研究制定布局调整规划。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再组织各县(区)根据人口变化、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和教育中长期发展需求,将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撤乡并镇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结合,与统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走统筹协调、科学发展之路。

  在庆阳,布局调整方案这样制定:各县(区)先以乡镇为单位制定布局调整规划,然后提交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公开征求社会和家长的意见。待群众基本没有意见后汇总制定县区规划,经县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送请政协听取意见,上报人大表决通过后,以政府文件上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审批,并监督其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待撤并学校有部分群众甚至一个家长有困难、不愿意,就先保留这所学校,让各方面条件成熟的学生先到并入学校,暂时不具备到并入学校读书的学生就在原学校继续上学,直到每一个家长和学生都愿意到新学校去,才能撤并这所学校。正如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说:“教育布局调整不是一哄而起,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考虑群众实际,绝不能搞一刀切、闹一阵风。”

  原陕甘宁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的华池县山庄乡一所只有1名老师、7个学生的尚湾村小让我们为这里的决策者尊重、体谅老百姓而感动。2008年前,该村有六年制小学1所,三年制村小2所。但随着学生人数锐减,两所村小几乎没有了学生。面对这种现状,该县按照全市教育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先后撤掉了已无学生的两所三年制村小,将原来的尚湾六年制小学改办为现在的二年制教学点。虽然仅有7名学生,但并未一撤了之。因为当时剩下的几位学生家庭特殊,经济贫困,住在距离学校相对较远的山沟里,到中心校寄宿确实有困难,学校一撤就面临失学。此外,县乡政府还利用富余校舍举办幼儿园,建学生实践基地,改造乡村卫生所、文化广场等,盘活利用闲置教育资源,让布局调整的路越走越宽广。

  像这样规划撤并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群众观念一时难以转变或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而推迟撤并进度的学校不在少数:西峰区因为城区学生剧增,学位短缺而整体放缓了教育城市化步伐;宁县计划合并新庄、米桥等一个乡镇两所都不足千人的初中,至今觉得并入学校的后勤保障难以满足群众的要求还在努力。这样看起来决策落实的时间长了点,但在自下而上“磨合”的过程中,最终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了庆阳市实现“高中阶段学校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调整目标。近5年,全市没有因撤并学校发生一起群众群体性上访事件。国家教育部2010年的第80期简报以《甘肃省庆阳市因地制宜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为题,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西峰区的孩子乘坐校车回家 (西峰区教育局)

  乡里城里一齐抓

  教育公平驶入快车道

  庆阳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一半以上的乡镇在山区,有的自然村方圆几十里,孩子上学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确实需要就近上学。但是另一方面,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举家迁到乡镇或县城,让老人在学校周围租借民房陪读,或自己在城镇务工供养子女读书,不少群众渴望城区学校扩大规模。

  根据庆阳市布局调整思路,各县(区)围绕“学校总数减少一半、一半以上学生在县城、县城一半人口是学生”的总体目标,一方面,撤并农村规模较小、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的教学点(50人以下)和小学(100人以下),消除农村“小小班”和“复式班”。另一方面,在市区、县城和中心镇扩建、新建寄宿制学校,使农村学校布点更加合理,城镇学校数量和规模稳步扩大。

  2006年,庆阳市加快城市化进程,老城区向南扩展两倍多。在新城区建设规划中,学校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资源的“开门红”,占地13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的庆阳六中在南区率先开工建设,这为全市教育布局调整树起了样板。同时,庆阳市把庆阳师范学校改制为完全中学,把地处庆阳师范附属小学隔壁的庆阳财校老校区无偿划拨给庆师附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把地处庆阳四中后面的庆阳工校无偿划拨给西峰区扩大庆阳四中办学规模。西峰区也加快了教育城市化进程,3年投入资金3.6亿元,集中改扩建城区区属10所中小学和3所幼儿园,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满足城市人口剧增带来的上学需求。今秋开学,庆阳市区的多数中小学基本上把班额控制在了规定标准以内。据市、区教育局统计,近3年,庆阳市区新建改扩建学校20多所,新增学位1.5万个,城市化助推了教育布局调整,规模不断扩大、体系日趋完备的的市区教育新格局也很好地服务了这座西部高原小城的迅速崛起。

  各县区也在因地制宜、积极行动。自然条件极差的环县近5年无偿划拨土地364多亩,投入资金达2亿多元,连续在县城新建了4所学校,在县城学校上学的学生达到2.6万名,成了名符其实的“教育城”;人口小县合水年财政收入不足3000万元,县政府斥资9000多万元在县城新建乐蟠初中,相继撤并了地处乡村、规模较小的6所农村初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镇原为了满足学生上高中的强烈愿望,在县城划拨土地140亩,投资1.5亿元新建的镇原二中正加紧施工……市、县区坚持“建一所、成一所”的基本要求,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

  锦上添花风景更好,雪中送炭更显可贵。庆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张建军科长介绍,在加快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庆阳没有放松对地处山区、规划保留、规模较小的乡村学校的扶持与建设。市上出台的《关于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意见》,列出了每个县区近3年完成改造的薄弱学校具体名单。这份文件不单从硬件建设方面对农村薄弱学校提出了保障措施,更从学校管理、教师配备、课程改革等方面设计了配套策略。据了解,西峰区今年拿出3000多万元,为每所乡村学校统一配备了标准化教学设施。目前,庆阳乡村几十个人的小学?;蛘呓萄У悖济挥形7啃I?,远程教育已经覆盖了所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正在惠及乡村每个农家孩子。

  4年来,全市先后撤并布点不合理、学生数量少的中小学及教学点801所,建成标准化寄宿学校120多所,近10万名学生告别了不规范的“麻雀”学校,走进规模较大的学校享受优质教育。初步构建起了城区寄宿、川塬接送、山区陪读、强弱联合等寄宿制办学模式,缩小了区域教育差距。市教育局项目办主任毛小军告诉记者,“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校舍建设资金22.3亿,生均校舍面积由2005年的4.3平方米提高到7.2平方米。2010年,庆阳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今年,庆阳市又被国家确定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8个试点市之一。

 

镇原县城关初中的学生在上实验课 郑晓红 摄

  软件更比硬件强

  农村孩子同享幸福教育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最终目标是让老百姓的孩子都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上好学,最终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市教育局作为市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全力落实布局调整硬件建设任务的过程中,也无时不在思考抓管理、强教师、促课改等软件建设,致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用市教育局局长卢化栋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优质教育资源变成优质教育,办特色品牌学校,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也幸福快乐”。

  在这个关键点上,庆阳教育人又一次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个法宝。主动出击,寻找差距,开门办教育,与外地名校和发达地区高位对接,力求尽快办出一批特色示范学校,引领带动区域教育丰富内涵、提升品质、跨越发展。与此同时,市内的一些优秀学校也对口帮扶一至两所农村薄弱学校,捆绑发展。当前,市内学校都已经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新理念,找到了内涵发展的新抓手。

  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市上为了落实县区政府的办学责任,建立了完善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把教育事业作为考核县区党委、政府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建立了县区政府教育工作评估制度,每两年全面考核一次县区教育工作,表彰奖励重视教育的县区委书记和县区长。市上主动应对学校布局调整后学校布点和数量的变化,积极推选大学区管理制度,探索乡镇初中统管全乡义务教育新模式……管理创新的力度、宽度、深度在实现教育理想的实践中一路破冰!

  教师是办好教育的第一资源。今秋开学,陇东学院承担的第二期全市小学教师培训班开学,又有200名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参加为期半年的离岗专业培训。去年,市教育局为了使这些新上岗的教师尽快入规上路,直接在华中师大、西南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力求让这些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脱胎换骨成为一所农村学校的培训“种子”。至此,庆阳市近5年招录的8000多名教师中有1/3以上接受了专业再培训,3年花在教师培训上的钱超过800万元。前年,市教育局为了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还与北师大、陕师大合作开办了教师研究生班,已经有260多名骨干教师先后结业,成为全市教师队伍的“领军人物”。

  课堂是提高办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的主阵地,课改是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的主战场。庆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从2002年启动至今走过了10多个年头,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都在点上深化,面上拓展之中。普通高中新课改从去年一启动,就在早有准备中步入正规。特别是从2005年全市深入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已经成为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课程,对中小学传承中华优秀经典,提升师生文化素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全市教育品质正在产生重要影响。与2005年相比,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监测合格率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高中会考合格率和优秀率也大幅度提升,高考成绩一直稳居全省前列,建设教育强市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中国教育报》2011年11月7日第3版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