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 |
年级:一年级 |
备课人:曹靓 |
|||||
课题: 6和7的组成 |
课时数:1 |
||||||
教材解读: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第二课时。这部分教材是为学生快速而正确进行6和7加减法计算做铺垫的内容。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
|||||||
教学 内容 |
A级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6和7的组成,在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
||||||
B级 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6或7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
|||||||
C级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 重难点 |
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难点:亲历6和7的组成过程。 |
||||||
问题生成单 |
预习内容:教材P55 我会预习:1、我们已经探究出了4、5这两个数的分成、组成的结果,回忆分的方法,怎样分既不会重复又不会遗漏呢?说一说。 2、拿出6个圆片,运用上述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方法,尝试着把6个圆片分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试着按顺序写下来: 3、若是把7个圆片也分两堆呢?分分看,有几种分法,边分边写下来: 我会提问:通过今天的预习,你对于看图列算式有什么疑惑?记在心里,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交流一下。 |
||||||
教学板块 |
学生学习活动 |
教师 指导活动 |
设计意图及 生成教学调整 |
||||
第一版块: 【问题质疑】 5分钟 |
个人:翻开预习本,看到课题,想一想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问题,每个小组最后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
引导学生提出三个质疑: 1、6个圆片分两堆,有几种分法? 2、7个圆片分两堆有几种分法? 3、在分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
第二版块: 【问题探究】 10分钟 |
个人:用学具圆片分一分,边分边大声地说。 小组:选择问题进行讨论。 每个学生分完后,把分法说给组长听,组长收集整理记录在小白板上。 |
师:哪几个小组想讨论问题1,哪几个小组想讨论问题2,哪几个小组想讨论问题3? |
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
第三版块: 【解疑分享】 10分钟 |
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1和5组成6,2和4组成6,3和3组成6,4和2组成6,5和1组成6。 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4和3组成7,5和2组成7,6和1组成7。 按顺序一个一个的分就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
师:汇报讨论结果。 师:看到这些分法,你能发现什么特点? 师:在分的过程中,按顺序一个一个地分,就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让学生在摆学具的过程中去感受6和7的组成,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6或7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
||||
第四版块: 【思维拓展】 5分钟 |
个人:独立思考先填哪个空,填几。 小组:分享交流自己的想法。 |
2 □ ╲ ╱ □ □ ╲ ╱ 6 师:这里有三个空,先填哪一个?为什么?还有其他填法吗? |
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
第五版块: 【课末检测】 10分钟 |
基标类: ( ) 2 7 5 () 7 ╲ ╱ ╱ ╲ ╲ ╱ ╱ ╲ 6 3 ( ) 6 () 2 拓展类: ①、 7 □ ②、 3 □ ╱ ╲ ╱ ╲ ╲ ╱ 5 □ 4 ╱ ╲ 4 1
1 □ ③、 ╲ ╱ 2 □ ╲ ╱ □ □ ╲ ╱ 6 |
||||||
板书设计 |
6和7的组成 主题图 |
||||||
教学反思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