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列宁学校高效课堂系列报道之七
红色教育开奇葩 高效课堂结硕果
———华池县列宁学校高效课堂系列报道之七
华池县列宁学校是刘志丹、XI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1934年在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创办的第一所红色学校,学校在战火硝烟中诞生,在阳光雨露下成长,期间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怀,尤其是2000年原苏维埃政府主席XI仲勋夫人齐心来校看望师生并捐资、以第一任教员名字命名、XI仲勋亲笔题名新建“景文楼”;原海军中将康成元将军捐资新建“将军苑”;2009年6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XI近平来校调研,9月7日又专门写信勉励列校师生……
面对社会各界的关注、关怀,我们即没有束手无策,更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以“传承南梁奋斗精神,打造红色教育品牌”为宗旨,在学习借鉴中创新,在实践反思中完善,不断完善“三五五”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创办的特色文化长廊、经典文化长廊、博爱文化长廊、安全文化长廊等成为参观者驻足的亮点;仿古式的校园建筑,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让参观者流连往返;阳光30分课间活动摇呼啦圈、踢毽子、跳绳、跳竹竿舞、武术操、国颁操、自编操等场景更使参观者赞不绝口,全面展示了素质教育的创新与活力。
面对南梁父老乡亲的期望,站在风头浪尖上的列校人,把如何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当做学校发展的新课题来研究。通过调研、学习与论证,确立以“打造红色教育品牌、构建高效课堂”为抓手,去追寻“全县示范、全市一流、全省出名、全国有名的示范校”这一目标。
教师———
无私奉献 丹心热血育栋梁
教师是实施红色教育、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学校先后举办了“爱心点燃希望,行动播种阳光”捐资助学活动、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了师生爱心结对“一诺三评三公开”活动,树立了“以德立身、以爱树人”的良好师风。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对贫困生嘘寒问暖,送去急需的钱物;给学困生无偿补课;指导单亲学生整理家务;将留守儿童带回家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温暖。先后有高发、蔡正红等教师被评为市、县级师德标兵。
为构建起学习型、创新性、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实行“十个一”自我修炼活动,即每天读一篇教研文章,每周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周听一节课,间周向教研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探讨性问题,每月读一本业务杂志,每期写一篇教学案例分析,每期交流一篇教学论文,每期读一本教育名著,每期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上一节课改研讨课;实行教师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包级领导批阅制度,以评语建立感情、给教师鼓励和认可、指引教师成长,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激励教师成名、成家。张守银校长先后到辽宁省盘锦市、华东师大、香港、澳门、深圳等地考察学习,组织教师赴北京、庆阳齐家楼初中、庆阳实验学校等地观摩学习,回校后结合本校实际,融入新的教育理念,邀请陇东学院、庆阳市名师、首席教师等到校做专题讲座,评课议教;学校实行了《 1237名师培养方案》,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已拥有省级骨干教师一名,省园丁奖获得者一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名、县级教学能手4人。
为鼓励教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学校全面推行了“三五五”模式课堂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构建高效课堂。通过外引内联,组织示范引领课和过关课,解决了教师实践层面的困惑和问题。立足学生实际,开展了“学案导学互助合作”为主题的课堂互助学习小组,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开展“周反思”活动,进一步提炼了研究成果。中央电视台网络频道、甘肃电视台、华池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编辑出版了校本教材《长使丹心贯日月》,张守银校长的《列宁学校发展纪实》一文收录在《中国校长治校之道》一书,有百余篇论文、案例、反思发表获奖,浓厚教研氛围,使和谐文明的校园更加迷人。
学生———
朝气蓬勃 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校积极构特色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打造“四种”文化,落实“四个”追求。“四种文化”:一是宿舍文化。以红色为主题,用革命烈士名字、国学经典内容为宿舍命名,以传承南梁奋斗精神。二是班级文化。各班学生自己拟定班训,张贴在教师门上警示学生,引领学生奋发向上。三是阵地文化。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等文化阵地,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四是校园文化。制作爱国主义文化长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感恩社会、回报祖国的情怀,陶冶性情、塑造灵魂。“四个追求”:追求艺术性,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美悦心;追求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追求思想性,格调高雅,立意正确;追求全面性,德、智、体、美及古今中外广泛涉猎。学生红歌队在全省“红旗飘飘”红歌演唱会比赛中获一等奖,全县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师生篮球均获亚军,在全县大课间展演中获二等奖,先后有100余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
学校着力实施了“营造书香校园,共享翰墨人生”工程。图书室、阅览室向师生全面开放,开展读书演讲比赛、红色小故事演讲赛、古诗吟唱等活动,以“分享、信任、传播”为宗旨建立了“班级流动图书室”、陈列红色图书专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以经典为伴,与大师对话”,得到精神的滋养,学校被推荐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先进集体。
构建“三五五”模式高效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懈追求。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原生态角度出发,要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性课堂。实行质量分层把关,班主任把思想关,端正态度;教师把知识关,答疑解惑;教研组把学科关,抓好薄弱学科帮扶;年级组把整体关,抓好月考和薄弱班级帮扶工作;教务处把考查关,确保协调均衡发展。实行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学生四级质量分析制,实行每月一次学情分析会,分析原因,有针对性的组织薄弱学科听证会,及时帮扶;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学校多次举行录像课评选、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定期出刊《教苑信息》收集过程性研究材料。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010年121名毕业生中有61人进入普高线,2011年111名考生中53名进入普高线。
高效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书香校园让每一位学生享受成长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小老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在激励中得到自信,在愉悦中收获成功,在知识的海洋里肆意遨游。
家长———
厚积薄发 变则通,通则久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呵护、关爱和影响。列宁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家庭教育系列讲座,优化家教方法,从理论上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每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学校教育大计。帮助家长转变观念,纠正陋习。实行“五五三”育人活动,定期进行家访,有针对性的进行家校沟通。适时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现场解答家长的疑问,深入浅出地为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知识,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获庆阳市“优秀家长学校”称号。
学校一方面邀请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使家长重温当年的求学情景,激发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面向社会举行大型活动,方便家长触及学校的巨大变化,架起了“三结合”教育的桥梁。许多家长都能回归书桌和孩子一起学习,经常过问学生学习情况、与学生做内心交流,在孩子作业或学习时酗酒、玩赌等不良现象越来越少,对孩子粗暴,打骂现象逐渐消失,家长与学校和教师主动沟通的现象越来越多……
今后我们将不断革新除弊,大胆改革,用实践丰富“高效课堂”内涵,使红色精神处处流光溢彩。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