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庆阳市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庆阳市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2010年11月16日 09:04:22 来源: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108

 

 

庆阳市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生物评卷组

执笔人:龙玉琼  任丽娟

  

 受市会考办委托,我们对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分析采用了以下资源:1、市中招办提供的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中考生物抽样试卷3本,每本30份,共90份试卷,除5份缺考试卷,有效样卷85份。2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生物命题指导纲要。

一、试题概况

按照《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简称中考指导纲要)的要求,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涉及8个部分、10个一级主题31个知识点。今年我市中考生物试卷遵循了中考指导纲要,闭卷考试。全卷共有三个大题,12个小题,24问。总分30分,题量设限在30分钟以内。

1.1试卷内容对应2010生物中考指导纲要32个考点的考题分布及占分值

考试内容

考点

对应考题

对应考分

第一部分

科学探究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以及动植、物结构层次的比较

1

2

2、组织和器官概念的理解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第二部分

生物与环境

5、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运用

 

 

6、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以及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11

5

7、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第三部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9、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的概念和原理,及其这些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27

2+2

10、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

生物圈中的人

1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12、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2题(123小题)

4

13、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

3

2

14、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

 

 

1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6、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17、人体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124小题)

1

18、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6

2

第五部分动物的运动、行为和生物技术

19、动物的运动系统

 

 

20、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21、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第六部分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22、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8

2

2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无性生殖

 

 

24、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9

2

第七部分

生物的多样性

25、生物分类的单位

 

 

26、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主要类群的主在特征

 

 

27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证据、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5

2

第八部分健康的生活

28、人体的三道防线

10

2

29、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

 

 

30、人体的健康

 

 

3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非中考指导纲要范围

4

2

1.2、试卷的覆盖面

从卷面可以看出,试题中有应用层次的考题,如第12题;理解层次的考题,如34910题;识记层次的考题,如58题;识图分析层次的考题,如1112题;了解层次的考题,如第7题等。整卷完全贯彻了中考指导刚要的主导思想,卷面格式也完全符合中考指导刚要纲要的要求,非常规范。从上表数据分析得出:整卷30分题目,涉及中考说明考点11处,总的覆盖面为34.5%

1.3、试卷结构

题型

具体考查知识点

分布

分值

比例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以及动植、物结构层次的比较

七年级上册

12

40%

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对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

七年级下册

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原因

八年级下册

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七年级上册

8

26.67%

蒸腾作用的过程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八年级下册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说明题

1、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

七年级上册

10

33.33%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七年级下册

 

以人教版教材为准,各考点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38.46%;七年级下册占53.85%;八年级上册占0%;八年级下册占7.7%

二、成绩、难度和区分度分析(85份样卷)

 

2.1、成绩分析表

样本

0-10

11-15

16-20

21-25

26-30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及格

优秀率

58

1

9

22

41

12

29

10

21.23

82.35%

36.47%

比例

1.16%

10.59%

25.88%

48.24%

41.12%

 

2.2、试题难度及评价表

题型

分值

占百分比

平均得分

难度系数

难度评价

选择题

12

40%

866

0278

较容易

填空题

8

2667%

635

0205

容易

分析说明题

10

3333%

645

0355

较难

整套试卷

30

 

2123

0293

较容易

 

2.3、试题区分度评价表

区分度

题目序号

分值

占百分比

区分度评价

0.40以上

1478

8

44 %

优秀

0.300.39

235611

13

40 %

良好

0.200.29

91012

9

16 %

合格

0.2以下

/

/

/

/

 

三、试卷综合评述

本试卷的设计体现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反映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题型结构合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在立意和创新方面都有所突破,考查了学生利用书本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和课改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特别是基本题比较到位,从整体上紧扣“双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但也存在若干细节问题。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优点:
  3.1.1、 生物试题的考查范围、难易度、题型等总体上与中考命题指导纲要中所规定的要求一致。试题没有科学性错误,表述严谨,没有错漏。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符合初中教学实际。试题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生物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考查的都是初中生物最基本的内容,没有偏题和难题,题量适中,难度适中,不乏灵活性。,
   3.1.2.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试卷能科学、准确地把握新课标要求,注意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充分体现学科主干知识,如第1题考查的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2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第8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10题考查传染病相关知识;第11题考查生态方面内容,第9题考查遗传知识,这些都是初中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

3.1.3.  符合学习规律,体现人文关怀 。考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坚持课改方向,稳中有变,体现了科学性,人文性、导向性,同时关注学生成长,如第412小题涉及到了营养、健康、青春期发育等知识,体现了人文关怀。
  3.1.4. 
 立足实验,重视探究。实验性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初中阶段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意识,如第2题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1.5.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今年中考生物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记忆的题目,而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新情景,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第6小题。
   3.2
、试卷中的一些问题

3.2.1对各地生物实验课开展实际情况认识不足,造成第2题得分率不高

3.2.2对中考指导刚要的精神在各地的贯彻情况过于乐观,造成第12题得分出现地区差别。

3.2.3试题覆盖面偏小,每小题的分值偏大,并有超出中考指导刚要纲要的试题。

四、考生答题质量分析、命题建议

4.1、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4.1.1复习中过于强调重点,忽视基础知识,属于了解的内容都未能掌握。象第7 题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是导管,部分学生认为是筛管,蒸腾水分的“门户”是气孔,大部分学生答不出来。

4.1.2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迁移,不能灵活地运用,如部分学生可能记住了植物光合作用的定义和意义,但面对第2题不能想到叶片重量的改变是由于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的缘故,

4.1.3概念不清,对专业生物学术语的记忆不牢。如有一部分考生把消化道写成“消化管”;

符号书写不规范“XY”写成“xy”。

4.1.4前后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同一题内涉及不同章节的内容就不知所措,如第12小题,前三问与人体的营养有关,而第四问则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关,前后在章节上踊跃较大,有三成考生,面对第四不知从何处下手,此问在试卷中失分率最高。

4.1.5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好多学生记住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但找食物链时总是出错,如第11题的第1问看似很间单,但学生看不出哪是生产者,哪是不同级别的消费者,考生失分也比较严重。

4.1.6缺少细心审题训练,题目稍微拐弯就不能适应。如第1题和第5题,题中要求选出错误的说法,而有不少考生则选出的是正确的说法。

4.2、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4.2.1中考政策造成学校不重视生物课,不注重生物教学方面的投入,包括教师培养和实验室建设。

4.2.2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正是由于将生物课等同于地理课,很多领导和老师忽视了它是一门实验科学,忽略了它的理科特点。常是一个老师带一个班语文、数学或英语,再带几节生物凑满工作量,这样哪里能用心去充实自己的生物知识?有的老师连显微镜都不会用,对中考指导纲要也不求甚解,无法组织系统有效的考前复习。学生在考试中自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4.2.3多数地方实验教学未能落到实处。探究实验教学是新课标课改的主干,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问题,拓展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此次中考抽样分析反映出学生这方面还很欠缺,这方面工作要及时加强,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不利于我们民族的发展。

4.3、命题建议

4.3.1减小分值,增大命题的覆盖面,尽可能地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

4.3.2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既有时效性,又有情感教育意义的考题,增加试题的新意。

4.2.3注意难易题排序,前几题尽可能安排容易的题目,不要用较难题开头。

4.2.4生物和理化一样,是一门理工学科,与地理有许多本质的不同。各地各校的生物实验多数停顿,所以命题时要尽量多地出一些浅显易懂的实验题。

五、教学建议

5.1、加强生物教师培训,只有教师把生物知识吃透了,才能教好学生,解答学生疑惑。

5.2、尽量固定专任生物教师。一个老师如果他只教一门课,他就会自觉地去钻研,一两年下来,他就能成为一名通晓教材生物学知识的好老师。倘若他对自己明年教不教生物心中没底,钻研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就很难教好生物课和组织有效的复习,更不用说实验探究了。

5.3、夯实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理解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科能力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特别是驾驭综合型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必须以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为前提。越是基础知识,运用的范围就越广,考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要走出知识和能力相对立的误区,复习时要依据考纲,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要熟悉。
 5.4.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要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视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的掌握要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多角度、多形式着重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生物知识创造条件。
 5.5.注重理解,深刻领会方法,灵活应用
  复习时要加强对教材中的所给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图表,体会生命现象的过程及其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运用中谋求创新。知识的灵活运用首先要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透彻,并把它们运用于实践中,使之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达到学习的目标。
 5.6.重视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审题、捕获题设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并强调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5.7、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要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8、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分析现实,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分析。

5.9、普及生物生活化的内容。要把所学知识带到高中去,带到生活中去。学好生物要能有益于一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安宁,这才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政策建议

加强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适当提高中考生物卷面总分。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用30分题目去把握四本书的考点,无论是出题还是老师复习,都很难做到全面踏实。如果能适当增加考分,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能在考题中尽量履盖,对初、高中生物教学必定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要注意改变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临摹、轻创新,重主导、轻主体的问题。通过试卷分析,发挥导向功能,指导教学实践,这才是我们试卷分析的最大收。

 

 

年九月六日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