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分析报告
生物评卷组
执笔人:龙玉琼 任丽娟
受市会考办委托,我们对2010年中考生物试卷作了一个系统的分析。分析采用了以下资源:1、市中招办提供的2010年全市各县市区中考生物抽样试卷3本,每本30份,共90份试卷,除5份缺考试卷,有效样卷85份。2、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生物命题指导纲要。
一、试题概况
按照《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简称中考指导纲要)的要求,考试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涉及8个部分、10个一级主题31个知识点。今年我市中考生物试卷遵循了中考指导纲要,闭卷考试。全卷共有三个大题,12个小题,24问。总分30分,题量设限在30分钟以内。
1.1试卷内容对应2010生物中考指导纲要32个考点的考题分布及占分值
考试内容 |
考点 |
对应考题 |
对应考分 |
第一部分 科学探究和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1、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以及动植、物结构层次的比较 |
1 |
2 |
2、组织和器官概念的理解 |
|
|
|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结构层次 |
|
|
|
4、临时装片的制作和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
|
|
|
第二部分 生物与环境 |
5、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分析与运用 |
|
|
6、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组成以及其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
11 |
5 |
|
7、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
|
|
|
第三部分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8、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 |
|
|
9、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的概念和原理,及其这些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
2、7 |
2+2 |
|
10、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
|
|
|
第四部分 生物圈中的人 |
1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
|
|
12、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
12题(1、2、3小题) |
4 |
|
13、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气体交换模式图的理解和识别 |
3 |
2 |
|
14、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 |
|
|
|
15、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
|
|
16、人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
|
|
|
17、人体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
12(4小题) |
1 |
|
18、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6 |
2 |
|
第五部分动物的运动、行为和生物技术 |
19、动物的运动系统 |
|
|
20、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
|
|
|
21、生活中的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
|
|
|
第六部分 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 |
22、昆虫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8 |
2 |
23、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无性生殖 |
|
|
|
24、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9 |
2 |
|
第七部分 生物的多样性 |
25、生物分类的单位 |
|
|
26、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主要类群的主在特征 |
|
|
|
27生物进化的历程、化石证据、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
5 |
2 |
|
第八部分健康的生活 |
28、人体的三道防线 |
10 |
2 |
29、安全用药和急救方法 |
|
|
|
30、人体的健康 |
|
|
|
3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
|
|
|
非中考指导纲要范围 |
4 |
2 |
1.2、试卷的覆盖面
从卷面可以看出,试题中有应用层次的考题,如第1、2题;理解层次的考题,如3、4、9、10题;识记层次的考题,如5、8题;识图分析层次的考题,如11、12题;了解层次的考题,如第7题等。整卷完全贯彻了中考指导刚要的主导思想,卷面格式也完全符合中考指导刚要纲要的要求,非常规范。从上表数据分析得出:整卷30分题目,涉及中考说明考点11处,总的覆盖面为34.5%。
1.3、试卷结构
题型 |
具体考查知识点 |
分布 |
分值 |
比例 |
选 择 题 |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以及动植、物结构层次的比较 |
七年级上册 |
12分 |
40% |
光合作用及其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
||||
对气体交换过程的理解 |
七年级下册 |
|||
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
||||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
||||
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历程和原因 |
八年级下册 |
|||
填 空 题 |
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
七年级上册 |
8分 |
26.67% |
蒸腾作用的过程 |
||||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
八年级下册 |
|||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
||||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
||||
分析说明题 |
1、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组成 |
七年级上册 |
10分 |
33.33% |
2、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七年级下册 |
以人教版教材为准,各考点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为:七年级上册占38.46%;七年级下册占53.85%;八年级上册占0%;八年级下册占7.7%。
二、成绩、难度和区分度分析(85份样卷)
2.1、成绩分析表
样本 |
0-10分 |
11-15分 |
16-20分 |
21-25分 |
26-30分 |
最高分 |
最低分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 |
58 |
1 |
9 |
22 |
41 |
12 |
29 |
10 |
21.23 |
82.35% |
36.47% |
比例 |
1.16% |
10.59% |
25.88% |
48.24% |
41.12% |
2.2、试题难度及评价表
题型 |
分值 |
占百分比 |
平均得分 |
难度系数 |
难度评价 |
选择题 |
12 |
40% |
8.66 |
0.278 |
较容易 |
填空题 |
8 |
26.67% |
6.35 |
0.205 |
容易 |
分析说明题 |
10 |
33.33% |
6.45 |
0.355 |
较难 |
整套试卷 |
30 |
|
21.23 |
0.293 |
较容易 |
2.3、试题区分度评价表
区分度 |
题目序号 |
分值 |
占百分比 |
区分度评价 |
0.40以上 |
1、4、7、8、 |
8 |
44 % |
优秀 |
0.30~0.39 |
2、3、5、6、11、 |
13 |
40 % |
良好 |
0.20~0.29 |
9、10、12 |
9 |
16 % |
合格 |
0.2以下 |
/ |
/ |
/ |
/ |
三、试卷综合评述
本试卷的设计体现了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能反映生物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基本规律,兼顾知识、能力、情感的考查。题型结构合理,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命题角度广,在立意和创新方面都有所突破,考查了学生利用书本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和课改理念,难易度适中,重点突出,特别是基本题比较到位,从整体上紧扣“双基”,体现生物学科特点,但也存在若干细节问题。现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优点:
3.1.4. 立足实验,重视探究。实验性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特征,也是生物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初中阶段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意识,如第2题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3.1.5.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今年中考生物试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单纯考记忆的题目,而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新情景,贴近了学生生活,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如第6小题。
3.2、试卷中的一些问题
四、考生答题质量分析、命题建议
4.1、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符号书写不规范“XY”写成“xy”。
4.2、教学中暴露的问题
4.3、命题建议
五、教学建议
5.1、加强生物教师培训,只有教师把生物知识吃透了,才能教好学生,解答学生疑惑。
5.2、尽量固定专任生物教师。一个老师如果他只教一门课,他就会自觉地去钻研,一两年下来,他就能成为一名通晓教材生物学知识的好老师。倘若他对自己明年教不教生物心中没底,钻研的积极性大打折扣,就很难教好生物课和组织有效的复习,更不用说实验探究了。
5.3、夯实基础,加强主干知识的理解
强化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科能力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形成的,特别是驾驭综合型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能力,必须以基础知识的灵活掌握为前提。越是基础知识,运用的范围就越广,考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所以,要走出知识和能力相对立的误区,复习时要依据考纲,围绕教材,将教材中的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原理等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对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要熟悉。
5.4.提升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要在抓好基础的前提下,重视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并进行归类和整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的掌握要由面到点,由点到面。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应该多角度、多形式着重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今后学习生物知识创造条件。
5.5.注重理解,深刻领会方法,灵活应用
复习时要加强对教材中的所给知识的深层理解,尤其是教材中的图表,体会生命现象的过程及其应用,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加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在运用中谋求创新。知识的灵活运用首先要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要透彻,并把它们运用于实践中,使之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只有这样才达到学习的目标。
5.6.重视解题技巧和语言表达的规范训练
在平时练习过程中,应注重审题、捕获题设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强解题技巧的训练,并强调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5.7、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要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5.8、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联系理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分析现实,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综合分析。
5.9、普及生物生活化的内容。要把所学知识带到高中去,带到生活中去。学好生物要能有益于一生的身心健康,有益于社会安宁,这才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
六、政策建议
加强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衔接,适当提高中考生物卷面总分。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用30分题目去把握四本书的考点,无论是出题还是老师复习,都很难做到全面踏实。如果能适当增加考分,初中阶段的重要知识能在考题中尽量履盖,对初、高中生物教学必定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要注意改变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识记、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临摹、轻创新,重主导、轻主体的问题。通过试卷分析,发挥导向功能,指导教学实践,这才是我们试卷分析的最大收。
二〇一〇年九月六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