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庆阳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语文阅卷组
分析人:夏庆明 李富春
庆阳市2010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的命题继续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的命题原则。试题的指导性,学科性,文本性等特色比较鲜明,既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既检测了学生初中三年所学又充分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
一、试题分析
分值设置:全卷共150分,分卷面书写,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性学习,经典诵读,作文七大板块,分值分别为4分.28分.25分.17分.8分.8分.60分.其中阅读与写作仍占据重点,这体现了中学语文读写并重的原则。
题型设置: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选择题仅有3个,且主要考查字形、语病、文言词汇等;主观题主要注重考查对学生基础知识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符合新课标对中学生素质方面的要求。
试题选材:从选材来看,积累与运用部分的材料注重经典阅读和名诗句的识记,选材贴近生活,阅读部分完全依据《2010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中的要求,现代文阅读的两篇文章均选自课外,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指导思想,用课外材料考查课内所学的知识,注重知识迁移及能力提升。古诗文的对比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内,在命题思路上是识记,理解,运用并重,作文以“跟自己赛跑”为题,内容上贴近学生识记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二、试卷分析
庆阳市语文样卷抽查90份,其中4人缺考,实际抽查86份,各题具体平均分,难度,分析如下
题号 |
卷面书写 |
1 |
2 |
3 |
4 |
5 |
6 |
平均分 |
3.31 |
3.99 |
1.63 |
1.98 |
2.47 |
1.48 |
4.33 |
难度 |
0.83 |
0.66 |
0.54 |
0.49 |
0.82 |
0.50 |
0.48 |
区分度 |
0.69 |
0.43 |
0.09 |
0.39 |
0.65 |
0.50 |
0.32 |
1、卷面书写
本次考试中99%的学生卷面书写均比较公整,规范,得分率较高。只有极少数考生不注重书写要求,有的书写潦草,有的错别字较多,有的卷面不整洁,胡乱涂抹。
2、积累与运用部分
第1题要求学生根据对联内容拼写汉字,写出与之相关的人物,诠释对联的含义。涉及的知识难度不大但容量丰富。绝大多数的考生都能准确答题,但仍有部分考生对对联所涉及的人物不甚了解,课外知识积累差,关于“项羽“这一人物,有些考生却答为“秦始皇”“关羽”“李白”“诸葛亮”更有甚者竟无所知。
第2题单纯考查字形,部分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同音字及形近字,造成损失。
第3题是将汉字解读能力,语言仿写能力和材料归纳能力融合,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难度较大,得分普遍较低。
第4题是考察学生语病分析能力,要求学生辨析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意义重复等常见现象。
第5题考察学生对经典的阅读状况,如《论语》、《孟子》等。此题内容上虽只涉及较为浅显的基本阅读知识,却将学生的阅读触觉从经典引向更宽广的领域。
第6题关注自然,关注人生。考察学生的识记,默写能力。部分考生由于语文功底差,也造成很大程度的失分。
3、现代文阅读
本次现代文阅读共两篇。一片为说明文《低碳生活》,另一篇为散文《不沉的船》。说明文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生活实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实际。散文内容详实,小不点对梦想的不懈追求,终于创造了生活的奇迹,来揭示生活的真谛。
题号 |
7、8、9 |
9 |
11 |
12 |
13 |
14 |
15 |
平均分 |
4.67 |
1.41 |
2.57 |
2.05 |
1.41 |
3.42 |
1.36 |
难度 |
0.78 |
0.70 |
0.86 |
0.51 |
0.35 |
0.60 |
0.23 |
区分度 |
0.27 |
0.87 |
0.33 |
0.34 |
0.47 |
0.33 |
0.38 |
第7,8,10题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难度不大,大多数问题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摘录出相关语句作答。
第9题考察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考生对说明方法答得较好。但对其作用的分析却比较含混。分析不到位,语言不准确。
第11题是比较开放的题,考察的重点是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标语较准确,新颖。
第12、13题考查对文本知识的提炼和整合能力。强调对文章的伏笔和线索的把握。考生由于审题不清,理解肤浅而造成大量失分。
第14、15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语句的能力。有些考生不知道从那些方面入手而造成答题语句不清,语言冗杂。
4、古诗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将文言文《隆中对》和《出师表》进行对比阅读,分别考察了古诗文的内容,文言词汇的理解,句子的翻译及人物形象的评价。
题号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平均分 |
0.62 |
1.73 |
1.36 |
1.39 |
1.49 |
1.57 |
难度 |
0.67 |
0.43 |
0.53 |
0.45 |
0.50 |
0.79 |
区分度 |
0.42 |
0.32 |
0.38 |
0.23 |
0.37 |
0.48 |
第16、17题要求考生写出两文中相对应的句子。实际上考察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把握。部分考生对文意理解肤浅,未作出正确的摘选。
第18、19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句的理解。重点是实词,同时兼顾到虚词,
第20题是文言句子的翻译。考察的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言句式的把握,句子的顺畅,考生译句时个别词汇为抓住重点,翻以前准确。
第21题是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实质是对文章内容的综合分析。大多数考生只从甲文或乙文中分析人物品质,忽略了二者的综合。
题号 |
22——24 |
25——27 |
28 |
29 |
平均分 |
3.15 |
5.88 |
1.06 |
45.23 |
难度 |
0.53 |
0.73 |
0.13 |
0.75 |
区分度 |
0.38 |
0.33 |
0.85 |
0.52 |
第22至24题是阅读古诗《过故人庄》,分别从修辞,景物描写,思想感情三个角度考察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由于考生对颈联,颔联的概念认识不清,对诗歌的理解肤浅,部分考生对修辞的判断与分析出现较大失误,从而造成失分。
第25至27题紧紧围绕近期发生的青海玉树地震出题,既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反应了语文实践工作的重要性,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奉献精神。因为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有话可说。所以得分较高。
第28题 是本次考试的一大亮点。此题结合庆阳市正在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考察了诵读文本中的名言,作者及名句。由于平时对文本重视不够而失分较多。
第29题。作文以“跟自己赛跑”为题,文体自由。题材宽泛。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题目简洁明了,没有言外之意,不加附属成分,减少了身体审题干扰。但是,考生由于没有仔细揣摩题目,偏离题意的作文不少。由于受话题作文的影响,对作文题目进行了改动,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失分。本次样卷抽查,这些作文之所以优异,主要因为他们能紧扣题旨,立意精准文章形式新颖,结构完整。能做到首尾呼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考生的书写清秀,卷面整洁。而低分作文的通病主要是因为偏题跑题,没有准确理解“赛跑”的含义,七拼八凑,言之无味,言之无序。
三、几点建议
1、中学阶段议论文的阅读,写作非常重要,阅读理解中应有所涉及。
2、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要不断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视野加强对名篇精彩语段的记忆。
3、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及社会上发生的焦点,热点及重大事件,积累素材。
4、经典诵读既丰富了学生视野,有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今后考试应有所保留。
5、加强解题方法,技巧及语言规范性训练。语文考试从一定角度上讲是解题方法与技巧,分析与表达能力的考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训练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探究、捕捉、发现、提炼、概括。并加以准确规范的表达。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