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三个阶段 |
**** 2011-3-29 15:56:49 来源:未来导报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三个阶段
□ 武山县马力中心小学 杜新卓
观察就是一个人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和体验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作为一名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从观察中发现作文的材料,丰富作文的内容。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者,方法也。因为人们认识事物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所以,我们可以把观察训练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养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掌握一般的方法和步骤
如对一棵树的观察,可训练学生从上到下观察;对一间教室的观察,可让学生从左到右,从中间到四周的观察;选一立足点的观察,可让学生从远到近,前后左右观察;对校园环境的观察,可让学生从内到外观察等。通过这些观察训练后,让学生从中掌握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但要有顺序,如按时间来说,可由先到后;按空间来说,可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按事物结构来说,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或与其相反;按事物的形态来说,可由局部到整体或由整体到局部等,并且一定要有目的、有重点去观察。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如观察景物,要观察其布局、形态;观察动物,要观察它的外貌、动态和生活习惯;观察植物,要观察其茎、根、叶、花、果等;观察人物要观察其衣着、外貌、语言、行动和神态;观察物品,要观察其颜色和形状等。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就能为学生观察事物及练习作文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学生观察的基础训练,可分五个层次进行
1. 对简单的客观事物进行观察训练。如静物,对一个文具盒、一支自来水笔的观察;如动物,对一只小狗、一只公鸡的观察;如景物,对一位同桌打开书本的动作观察等等。这一层次观察训练的目的,是通过这些简单训练,培养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良好观察习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初步兴趣。
2. 以客观事物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训练。如对教室内部陈设的观察、对雷雨前天空中风起云涌景象的观察、对整个校园的环境观察,对一位老师走进教室,登上讲台后,打开课本,开始讲课等一系列的动作进行观察等。这个层次的观察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这些客观事物之间的时空关系,使学生由单一的事物过渡到较为复杂的观察训练,扩大学生的观察面,开阔学生的观察视野。
3. 以动态的客观事物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训练。客观事物的动、静状态是各不相同的,如对自然界景物观察、对集体场面的观察、对动物生长的观察等。这个层次训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事物各种显著或细微变化的观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以人物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训练。首先训练学生对人物外貌的观察,然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观察,再进一步对人物进行形神结合、以形传神的观察。如对一位老师上课时的形神观察,对一位同学听讲时的形神观察等。这个层次的观察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对形神兼备的观察,目的是训练学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征观察,以达到今后在作文描写人物时,使人物栩栩如生。
5. 以事件为观察对象进行观察训练。这个层次的观察训练,虽然以事件的观察为主,但也具有以各种客观事物综合观察的性质。这一层次的观察训练的重点是对事物发生、发展、结局过程的观察,难点是对与事件有关的环境、人物相互关系的观察。训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事件为主的观察,如《一次难忘的六一活动》,在这里除了将活动中的每项内容说清楚,还应兼备对人物及环境的观察;另一种是以人物为主的观察,如《闲不住的小明》,就是将某个人在特定的时间环境里做的每件事叙述明白。这个层次训练的目的,主要是为学生以后能写出真实的叙事文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提高训练阶段
这一阶段,除了训练学生观察事物以外,还要求学生加上自己的主观感受,即对自然的客观事物作出是非美丑的判断,设身处地去体验客观事物。这样的观察,学生才能深入客观事物的内部,不仅能观其表,而且能知其里。只有把观察与体会结合在一起,才能为以后作文时达到绘其形而传其神打下扎实的基础。这个阶段的观察训练,尤其要注意将观察同联想结合起来,因为联想能激活学生观察的思维活力。所以在平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时候,不要单纯地训练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要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课文中的看图学文及看图写话等。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