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学校2011年第一学期
七年级数学竞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坚持原则
根据年级组计划安排,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数学思维,开发学生数学智力;本着从基础入手,扎实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原则,开展数学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坚持的原则是:
1.基础性。数学竞赛活动来源于课堂知识,没有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有很强的基础性。一般来讲,竞赛内容都是课本上那些星号题和思考题,是本来就该让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这样,竞赛活动不但能促使学生学习课堂知识,还能使教学内容得以引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趣味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数学竞赛活动正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新奇有趣的这知识和巧妙奇特的解题方法面前,同学们被数学所展示的神奇智慧与艺术般的魅力所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理论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体会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发出钻研数学的浓厚兴趣和解决疑难问题的渴望。
3.竞争性。未来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小就向学生灌输竞争思想,使竞争意识与成长同步进行。心理学家托伦斯曾做过竞争条件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验,结果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灵活性、清晰性和流畅性等方面都远远优于非竞争条件下的情况。我们的竞赛活动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竞争的机会,它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和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
4.超前性。数学能力是儿童超出各科知识之前首先表现来的能力,并极具发展潜力,数学竞赛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得他们不拘泥课本,突破思维定势,敢于创新,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把数学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的数学能力,使那些天资优异的孩子们的才华得以最充分的开发。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和竞争意识。
三、竞赛对象及要求:
七年级年级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选派10名选手参赛。(由数学任课教师负责组织选派)
四、监考及出题人员安排
出 题:李雪玲 王省红
监考及评分:李雪玲 王省红
五、参赛人员及奖项设置
1.每班派10名选手参加。
2.个人奖,取参赛人员的前15名,分为一、二、三等奖,所设人数为3人、5人、7人。(所需经费:一等奖:3*10=30元,二等奖:5*5=25元,三等奖:7*4=28元,共计30+25+28=83元)
3.团体奖取第一名。团体总分计算办法:按照名次取参赛总人数的80%计算,一、二、三等奖得分依次是5分、3分、2分。其余每人得分为1分。每个班级得分的总和即为该班级总分,依次排出团体名次。
六、活动时间:第十五周星期二第七、八节课
七、参赛地点:七(1)教室
2011年12月6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