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语文老师张承瑛表示,这次模拟考试出现的种种问题,说明学生应变能力较差,习惯于某种模式化的东西,这一点应该引起大家的警惕。
模拟考试问题颇多
从这次模拟考试结果可以看出,今年高考实行的网上阅卷,确实有许多地方值得注意。尽管之前老师讲过答题中该注意的事项,但是面对试题,心里想着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考时”,不由得还是有些紧张,导致一系列的错误出现。由于答题纸与试卷纸首次分离,有些同学没有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答题区域内作答,答案“错位”导致全盘皆错;答案不精练导致答题卡给的答题范围不够用。
兰州二中一位姓郭的同学说,在这次模拟考试中,他看错了第六大题,以为是大作文,就擅自改动了题号,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经没办法改了。易犯的错误还有答案超越上下答题框的、文章修改符号不明显等等。兰州二十七中的一位高三同学说,这次模拟考试作文纸方格线特别浅,他根本就看不见,所以写完作文后才发现行距都不均匀。
师大附中的李姓同学说,对于网上阅卷使用的工具操作不熟练,平时没用过0.5毫米的签字笔,这次用起来感觉很不顺手,影响写字速度,垫板也不太会使用了。此外,由于没看清题目序号,把第14、15题答错了位置,没法调换。
总结问题重点训练
师大附中语文老师李生有认为,由于是首次使用机读卡答题纸,不少考生未能看清“考生信息”栏内要求填写的是“准考证号”,直接将准考证上的“考生号”误填其中。此外,答题过程中遇到需修改答案时,考生大多不能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经常写错别字的考生,反复修改,到处涂抹,造成了卷面的不整洁。平时字迹潦草的同学,虽有所注意改善,但连不规范的草书仍较为普遍,个别考生因时间不够用,作文字迹潦草,影响美观。李老师说,根据此次模拟考试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对网上阅卷考试的宣传,让所有考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态度上端正明确。针对这些问题,考生要在平时进行一些严格的模拟演练,避免和减少失误,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力求在将来的答卷中,准确、规范,取得更好的成绩。各个学校要总结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答题规范训练,让考生在高考前完全熟练这种新的答题方式。
兰州一中张承瑛老师表示,此次考试,首次将试题卷和答题卡分开,首次出现将试题卷装订成册的形式,给考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第一次出现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的形式,这一点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甚至有点恐惧感,但通过此次模拟,这一问题基本上可以得到解决。
解密高考网上阅卷
所谓网上阅卷,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为依托,以控制主观题阅卷误差,实现阅卷公正性目的的阅卷方式。网上阅卷的过程是:先将考生的答题纸通过专用的高速扫描系统扫描成图像,经过技术处理将图像按一定的要求切割、压缩保存到计算机服务器里,在扫描的过程中同时将考生的客观题答案进行评分。
阅卷点的老师根据题目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只负责改一道题。根据各自的职责,老师分为阅卷老师、小组长、大组长和科目组长。阅卷系统也依层次设定了不同的权限:阅卷老师只能看到切割的试题图片,无法进行查询,也无法看到其它老师判分的痕迹。小组长可以实时看到该小组内各个老师改分情况的曲线图,系统事先设置出整体试卷的分数人数比曲线,老师改卷时也会有个人分数人数比曲线,如果两个曲线偏离太远,小组长有权对这个评卷老师提出质疑并可以调阅任何一张该小组老师改过的题目图片。负责数个小组改卷的大组长看到的则是各个小组阅卷的曲线图,大组长可实时监控。科目组长则对整个阅卷点负责,他将和大、小组长一起判定问题卷。
如果某个阅卷老师感到对前几个试题判断有误,可以在几十份试题的允许额度内进行调看,超过了这个范围,试题将连同分数流到数据库,而不在老师的计算上保留任何痕迹。为确保数据万无一失,数据库每隔一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备份。
在老师的阅卷过程中,试题图片是不带有考生任何信息的,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通过系统查找到某一位考生的试卷。阅卷工作结束后,上千万条数据将回流到原始数据库,自动合成,考生的高考分数由此尘埃落定。在每个考生的文件夹里,有考生的高考分数、试卷整体扫描图片,各科客观题分数、各科主观题的切割图片、各主观题的分数,甚至连各题经过了几个老师判分,每次判分是多少都能一览无余。
人工阅卷方式在作文、论述题、简答题等主观题上存在的误差较大,且较难控制。教育部考试中心曾做过试验,把同一个考生的作文题交给不同的教师,按照评分细则来阅卷,得到的误差竟高达42分。同时,把已经评过的试卷在不同的时间交给同一个教师再评,得到的误差也在10分左右。除误差大外,人工阅卷还存在机构设置多,后勤、保卫、试卷保管人员多等问题,造成管理经费大。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