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风尚 > 【学名人立志向】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竺可桢

【学名人立志向】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一代宗师--竺可桢

2011年06月15日 08:16:54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2174

竺可桢,浙江省上虞县东关镇人。生于189037日。1910年,他赴美留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历任武昌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

    竺可桢从青年时代就抱定科学救国的理想,一生倾心血于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和科学组织工作。1949年以前,他先后创建了我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筹划组建了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建立高山和边远地区气象站,开展了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组织编印了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的工作,开辟了中国的气象事业;他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使浙江大学挺进到全国名校行列;1949年以后,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参与领导了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事业。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着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竺可桢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史家,是中国科学史学科建设中最重要的组织者与发动者。为了纪念他对中国科学史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开设了竺可桢科学史讲席,又同国际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合作设立了竺可桢科学史论文奖

   竺可桢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首先与他的治学态度有关。作为一名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把大自然当作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将自己的毕生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从20世纪20 年代起,他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并记录气象的变化,直到他逝世前一天才终止。另外,谦虚好学是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事业上取得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他有一个很平凡的习惯,参加会议,与人谈话或着读书,都随时将要点记录在随身带的小本子上,晚上选择要点再正式写在日记里。将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就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人。

    竺可桢在教育方面主张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他常用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态度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处世哲学来概括求实,这种精神和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这些思想及其身体力行,都不愧是中国教育者的楷模和旗帜。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