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品味】 战争的终点是和平——唐代边塞诗歌中的智慧与通达
西方传统文化有很强的爆发力,人们常常为了尊严、爱情而发生战争。与西方的个体性及对抗性相比,中华民族历来都不是尚武的民族。古代的人们喜欢冲淡、平和,讲究中庸,守成,总是力求找到一种较为平和的方法来解决纠纷与争端。
圆润与通达,似乎一直是如水般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当然,“水随器而圆”,有宁静的池水,小溪,也会有湍急的瀑布,拍岸的惊涛。在唐代边塞诗中,也有着丰富的关于战争的情感与思考。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明代文学“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认为王昌龄的这首诗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赞誉很高。诗歌大意是,自秦汉以来,冷月边关,一切似乎没有变化,而在月下关口的征战似乎也从未停止过。在辽远的时空里,战争丰富成为了明月、关隘的唯一主题。万里征途,将士们此去尚未归来,假如有很多良臣名将,也许就可以让人们过上和平的生活。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前出塞》
杜甫认为,战争中要先射马、擒王,因为这样可以少杀人,同时快速结束战斗。杜甫强调说,杀人是有限度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域,如果能够制服他们,不再忍受他们的欺凌和侵略,又何必多杀无辜的人呢?这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
《孙子兵法》有云:“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能够不经历战争就让对方投降,或者如飞将军那样镇住敌兵,才是上上策,是最高的计谋与智慧。
一条古时水,向我手心流。
临行泻赠君,勿薄细碎仇。
刘叉《姚秀才爱予小剑因赠》
诗人说,我的手里拿着一把上古传下来的好剑,剑如流水藏在我的手心。如今临行之时,我将这宝剑赠予你,它锐利的锋芒,如水泻般地流畅。但请君记得,不要把它用在个人细小的恩仇上,要用在建功立业的大事上。
另一位诗人张祜也表达过类似的观念。
三十未封侯,癫狂遍九州。
平生莫邪剑,不报小人仇。
张祜《书愤》
诗人说,我有世所公认的莫邪宝剑,却从不会为报私仇而轻易动用。这虽然是个人的理想,但也看出古人在“争斗”之事上的原则。为了民族大事,人们看重容人的气度和雅量,不会触犯边界或尊严的底线。毕竟,战争只是一时之事,长久装在人们心里的还是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艺术视窗】 元代文人绘画——宗教画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画发展到元代,那种表现与社会政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人物画必然受到冷落,呈现出萎缩状态。而宗教绘画继五代、两宋之后得到完善与发展。
永安寺元代壁画《明王像》
这幅壁画上的人物,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粗犷与勇猛,展示一种神秘而狞厉的美。
永乐宫三清殿
《朝元图》?奉宝玉女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三清殿的道教壁画《朝元图》,则代表了元代道释人物画的最高艺术水平。所绘朝拜元始天尊的神仙仪仗共计286个人物,浩浩荡荡、气势磅礴、香官玉女、各具形神,堪称我国古代道教绘画的精品,代表了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史林漫谈】 伊克塔
伊克塔(Iqta),意为“分割”、“受赐”、“领得”,是阿拉伯帝国的一种土地制度,具体指国家把土地授予军政人员,准其终身占有,以征收地税作为俸给和供养士兵的费用。史学家也称之为土地分封制、军事封土制或军事采邑制。
阿拉伯帝国初期,禁止穆斯林以个体身份占有土地。在伊斯兰教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执政时,土地私有观念急剧膨胀,贵族们开始占有土地。伊克塔制度正式产生,但规定伊克塔土地归国家所有,不得转让、买卖和世袭。
在倭马亚王朝时,大批军事贵族和官吏以代领或租借方式私吞国有土地,这实际上与个人私有地已无多大区别。
阿拔斯王朝兴起后,为巩固其统治,对国有土地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伊克塔获得普遍推行。此时的伊克塔不仅指土地,也包括土地之上的农户和水利灌溉设施,并且允许转让、买卖和世袭。由中央官吏、地方总督、军事将领和普通士兵占有的大大小小的伊克塔遍及整个帝国。伊克塔成为阿拉伯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形态,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在阿拉伯帝国的全面确立。
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极大地刺激了阿拉伯帝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等地成为河渠纵横、沃野千里的富饶之地,盛产小麦、大麦、水稻、棉花、亚麻、椰枣、橄榄、苹果、西瓜、葡萄和各种蔬菜。农业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科普领略】 巨大冕洞直径超地球50倍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内部分别为光球层和色球层),厚度达到几百万公里以上,温度有100万摄氏度,在高温下,氢、氦等原子已经被电离成带正电的质子、氦原子核和带负电的自由电子等。日冕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看到,其形状随太阳活动大小而变化。在太阳活动极大年,日冕的形状接近圆形,而在太阳活动极小年则呈椭圆形。
太阳上发生了一次强烈日冕爆发。根据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消息,日面上近日出现的一个巨大冕洞导致大量带电粒子冲击地球大气层,在南北极地区上空产生绚丽极光秀。
日冕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外层,此次出现冕洞的区域位于太阳北半球,其直径几乎相当于50个地球,其释放出的强烈带电粒子流运行速度超过每秒500英里(约合800公里)。
冕洞一般都会成为高速太阳风的策源地,在这些区域太阳物质的密度更低,磁场强度也更弱,于是此处的带电粒子可以更容易地向外逃离。当太阳风抵达地球时,地球的磁场将阻止其直接轰击地球大气,而是会使其沿着磁感线方向导入到地球南北两极上空,在那里大量的带电粒子与地球高空大气分子相互撞击,产生美丽的极光现象。但与此同时,大量带电粒子的冲击下,在轨运行的卫星,地面短波通讯,电力设施等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