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迹报告材料
学习名人事迹 弘扬优良传统 激励自我成长
华池县列宁学校 高 发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在这春意盎然,万物勃发的时节,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今天,我受校委会委托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名人事迹,给大家做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学习名人事迹 弘扬优良传统 激励自我成长》。
一、以“品德”树立形象
令人永远悲恸的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在人民的心母中,竖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丰碑上,镌刻着一个个普通教师的名字,留下了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人们久久传颂……
据新华网报道,5月13日23时50分,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的救援人员在德阳市东汽中学坍塌的教学楼里连续救出了4个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在一位叫谭千秋的老师遗体下发现的。当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可自己却永远离开了美好的世界。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小学教学楼一角时: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锯掉手臂才把孩子救出。他是年仅29岁的张米亚老师,自己的妻子和不满3岁的儿子也被垮塌的房屋深埋……
楼房倒塌之际一个个默默无闻的老师,没有丝毫的犹豫,能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用生命诠释了一个师者对学生最深挚的爱。可以说,老师保护学生是责任,是义务,也是职责,但我们也应该想到,在生死抉择之际,如果有些许闪念,都足以让人选择逃避。责任,并不是壮烈的理由。而道德是师者心目中无比崇高的良知。
昨天,他们还是普普通通的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虽然神圣却毫不起眼的教书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们就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段永远不倒的爱之长城,用他们最后一堂无声之课,点亮了通往未来的希望之路。是因为大爱无言!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班级、为学校、为社会贡献自己一份的力量,“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英烈们的精神将会永存。
二、以“目标”引领方向
青春是迷人的,很名人在少年时代就规划了人生。鲁迅东渡日本时,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誓言;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岁就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句“大江歌罢掉头东”,决心把青春献给祖国解放事业……他们是华夏的铁骨精魂,是永远不落的星辰;他们是挺立潮头的英雄,是无数人心中的楷模!
抚摸时代的丰碑,追寻英雄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那一颗颗爱国之心,一腔腔沸腾热血,凝聚成了两个字:目标!其实,目标对任何人都不苛刻。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做栋梁之才,不妨做一颗小草为春天献上一丝新绿;不能成为高山昭示一种雄壮,何不当一块路碑,为迷途的旅人拂去心头的阴云;不能像海洋用宽阔的胸怀拥抱百川,又怎么不可以是一条小溪为入旱的土地捧上甘露。
同学们!你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铺就人生之路的时候,赶快行动起来,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目标,科学规划人生,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三、用“信心”增添力量
凡事只要心存信心,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透过窗户的看见一棵树,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信心。信心是人类生活的重要价值。信心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你必能成功。
一个爱低头的小女孩,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商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她虽不相信,但是挺高兴,不由得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一天,她进教室,迎面碰上了老师,“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商店店时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缺乏自信表而失去很多。学习最重要的也是要有信心,永远看得起自己。
四、“学习”成就人生
同学们,只树立远大志向,坚信我能成功,还是不行的,不妨,我们再看看伟人都是怎样走向成功的:
鲁迅先生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天气寒冷夜读难耐时,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的木床一条腿锯,成为三脚床。学习疲倦休息时,迷糊中一翻身,床就倾斜,他被惊醒,便立刻下床学习。天天如此,从未间断。后来成为我国杰出的经济学家。
匡衡,他出身农家,世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家里贫穷,靠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他白天做工,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也点不起。邻家灯火明亮,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了办法,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洞孔,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偷”一点光亮,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当时西汉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可见,“天才出于勤奋”。许多文学家、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就是从小刻苦读书。
同学们!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少年追梦,定会梦想成真;让我们继承英烈的遗愿,学习名人的成功之道,发扬成功人士的刻苦精神,努力学习,为自己的人生奠基。
谢谢大家!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