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学案的意义
《271高效课堂导学案》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能力的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举措。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三年多来,昌乐二中加大课改研究力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改进,研制出了有效实施高效课堂的有力武器—《271导学案》,为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二、导学案的设计理念
1.以“271高效课堂”理念为指引,全面体现能力立意。以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为重点,精点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核心,评价激励为方式,整体高效为目标,实现导学案导引下的高效课堂。
2.要明确本节知识在书中的地位,注意课堂的结构的完整性,一节课要完成什么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个环节要用多少时间要事先规划好,突出重点,突出能力培养。课堂的每个环节要经得起推敲,要有针对性,减少与课堂无关的话题,减少课堂随意性的发挥,保证课堂结构的完整性,减少随意性。
3.贯彻新理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探究活动,通过练习等提高能力,练习的设计要带有思维性,课堂老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学习,想办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载体、提供材料,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知识是什么。学生探究活动要恰当,不可过度探究,造成课堂低效。结合学情、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情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注重教学细节。关注师生关系:对学生要有准备,心中要有学生,多了解学生、关注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课后多与学生聊天沟通。
细节决定成败,只要关注课堂内外的每一个环节,就一定能设计出好课。
三、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案设计,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
2.探索性原则:编写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重新实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学案中设置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享受顿悟的奇妙。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存在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以内容决定形式,让形式服务于内容,体现灵活性。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化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6.分层设置原则:依据“因材施教”的原理,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题目设置要分四个层次:即A 、B 、C、 D级,以A 、B级为主,适当C级,少量D级。既保证A、B层同学学习高效的同时,也满足C层学生的学习需求。
7.创新性原则:编写学案时,强调内容创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
1.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每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
2.预习案设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教材助读”“预习自测”“我的疑惑”“信息链接”等块,帮助和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提前预习所学内容,初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和结构,并用双色笔勾画出重点、难点,记录自己的疑惑点。扩大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课堂内进行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3.探究案设有“学始于疑”“质疑探究”“拓展提升”“我的知识网络图”“当堂检测”“我的收获”以及导入新课、课堂评价、教学建议、学习建议等,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并针对教师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给予有效建议和方法指导
4.训练案针对已学内容进行基础训练、综合训练、能力提升,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训练案针对已学内容进行基础训练、综合训练、能力提升,以锻炼学生思维,提升举一反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复习学案引导学生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探究、归纳和梳理,单元检测根据单元学习内容灵活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导学案的编制流程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程序为: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二次备课——课后优化
1.提前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
2.集体研讨:集体研讨分两次进行,首先,包科领导集合备课组长及学案编制小组提前一周对导学案进行第一轮集体研讨,确定导学案初稿;第二,学科全体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导学案定稿,在修改完善交领导审阅批准后,方可印发给学生。
3.提前备课:备课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并确定导学案编制人,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
4.上完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以备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