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驿站 > 师生冲突背后的教育真相

师生冲突背后的教育真相

2014年01月25日 15:25:09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作者:董成权 访问量:866
 2013年,一起起师生冲突典型事件的发生令我们不断警醒。不认清系列事件背后的真相,并从根本处着手解决,教育的悲剧仍会不断上演。师生冲突背后有着怎样的教育真相?为什么为人师表的教学岗位竟然充满了高风险?学生违纪时到底该怎样处理?到底该怎样寻求破解时代教育难题的系统策略?

  曾几何时,人们用“桃李满天下,学子尽乾坤”描写校园内的师生情深。然而,近年来,随着师生冲突事件的不断增多,引发了全社会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思考:我们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做教师?

  现象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目前青少年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有些问题是同时出现的):新环境适应不良、被贴标签、撒谎、懒散、敏感、自私、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悲观情绪、缺乏刻苦精神、自我迷失等。这是很多家庭、学校和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也是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在工作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教师辛苦地工作,却换来学生的对立?学生违纪时到底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年代,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却没有教会孩子实现理想目标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有很高的志向,却懒于付诸行动。或者小时候很听话,当他们发展到某一阶段时,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突然增强,发现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这时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让家长很失望。

  把孩子当成学习的工具。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骤增,不少孩子的周末比平时还要忙,失去了休息时间,找不到快乐的感觉。人本能之中的趋利避害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开始抗拒外界带来的巨大压力,产生厌学心理。

  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是错误的。父母总认为孩子是错误的,总认为批评、指责孩子就可以解决问题,实际上,孩子在被父母反复批评的同时,潜意识里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抗拒因素,尤其是亲子关系紧张时,父母的批评会导致孩子的消极对立状态,这个时候,各种心理偏差、行为偏差就产生了。

  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在物质上得到了满足,他们就应该学习好。其实不然,这会导致他们行为懒散,思维懒惰,创造力差,精神空虚。

  教师忽略了什么

  如今,生活在信息化时代的孩子各方面的接受能力都不比教师差,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大大降低,当学生对教师不抱有敬仰之情时,教育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导致很多教师在工作十几年、几十年后产生职业倦怠,形成一种负能量,作用于师生关系中,使得师生关系紧张。

  今天的教师面对的学生的学习品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教学管理比以往难度加大,教师只停留在表面看现象,没有绕过现象背后寻找解决对策,形成了学校与家庭的矛盾。

  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了专业的精细程度,却完全忽略了自身格局的建立、学生自身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的心理需求,总是以说教的方式教导学生,缺乏影响力,没有起到对于学生心灵的引领作用。

  学生犯错误时,很多教师是请家长到校协助解决问题,但是,当请家长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错误的时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容易激化矛盾。因此,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教师要让孩子知道犯错误的原因以及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学校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学校是一个人完成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应该从开发一个人的智商、提高情商的角度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然而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而对学校的不断施压,受社会评价制度的影响,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开发。学校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制定了越来越详细的管理细则,这些管理措施对于来自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家庭中的学生来说,成为一种枷锁,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

  如何寻求破解难题的系统策略

  当师生冲突不断增多时,从学校到教育管理部门,再到家长,都应该从各自的职责范畴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探讨。我们应深刻地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非常优秀的,必须从环境的建设上、从子女的养育方式上、从学校的管理上、从教师的能力提升上去寻找解决青少年问题的策略。

  从家庭的角度看,养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社会的发展对如何做父母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家长要优化养育子女的理念,改变养育子女的方式。家长不是要代替教师教书,而是要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孩子的择偶观、婚姻观也深受父母影响,为了每个孩子更好的发展,每一位家长都应该从为人父母的角度学习如何经营家庭,如何提高子女的情商。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指数,减轻工作压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了有效解决师生冲突问题,教师应多读精神成长类书籍,掌握一个人成长阶段发展的心理需求,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方式去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应帮助家长寻找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方案,促进亲子有效沟通,减少亲子矛盾。在学生违纪的情况下,教师应去寻问题的背后原因,从根源入手,促进学生发展。

  从学校的角度看,学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应与家长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学校应帮助家长转变培养孩子的观念,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利用多种媒介,让家长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让学生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一个人的心灵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应遵循人性心理发展的基本要求,完善育人机制,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教师应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的错误,在赢得学生尊敬的同时,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作者董成权,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研究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成长指导师)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