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超过300万的投票,显现出这些阅读推广人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 是他们,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种书香校园氛围 这些四处奔忙的阅读推广人,让好书浸润孩子的心灵,某种意义上也在改变中国的明天 我们的希望在于儿童,要让孩子接触到最宝贵、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感谢这些人以及无数在背后默默支撑着儿童阅读这片天空的人。 他们 因推广阅读而改变明天 张贵勇 又一批“推动读书十大人物”诞生。 2010年12月2日,本刊推出20位2010年度《读书周刊》“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候选人。在短短的20余天内,这些候选人得到了网友的热烈支持,获得了超过300万的投票,显现出这些阅读推广人的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也让我们看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深入人心。在专家评审和网上投票的基础上,我们最终从中遴选出10位候选人,作为“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此时,笔者想到了最近正在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作为当下文化娱乐界关注的焦点,该片主演姜文留给人最深印象的便是他所拥有的一种强大气场。这种气场就是一种影响力,它不会因为生活的波折或者人事的变迁而棱角尽去,反而会在时间的考验下愈加突出。与姜文所饰演的张牧之一样,我们今年评选出的“推动读书十大人物”,也都个个拥有一种巨大的气场和令人折服的影响力:他们不仅在推广阅读方面坚持了多年,有的甚至是儿童阅读推广领域的先驱人物,在数十年的坚持中,不断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一所所学校和地区的阅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如果说读书的人是美的,那么阅读推广人就是美的传播者。是他们,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建设校园文化,营造一种书香校园氛围。孩子们爱看书了,视野打开了,见识增长了,也将变得越来越博学、快乐而自信。这其实就是一个阅读推广者的力量、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被誉为“中国儿童阅读推广第一人”的梅子涵,从1999年开始便一直倾情推广儿童阅读。2000年,他在北京和上海的重要报刊开办“子涵讲童书”专栏,至今已有10余年。那些世界优秀的儿童文学经过他的叙述和讲述,让孩子们看到了一片美丽的世界。在许多权威性的儿童阅读书单里,也满是他推荐的优秀篇目。可以说,他为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的阅读普及,为儿童文学阅读成为成年人的注视和学校的教学内容,为经典儿童文学进入学校和家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朱自强同样是儿童阅读推广领域的先驱,尽管他常常自嘲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先驱。20多年前,世界经典的图画书还几乎不为国内研究者所知。因为有出国研究儿童文学的经历,朱自强从国外的经典图画书中选择了10种翻译过来,然后背着这些图画书到一些国内出版社推荐,但由于多种原因均被拒绝了。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研究著作把这些作品介绍给读者。如今,随着人们对经典图画书的认识不断深入,当年那些作品被越来越多地引进了中国,并被中国孩子们所熟知。此外,朱子强一直积极参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工作,他为孩子们撰写的作品还获得了“冰心儿童图书奖”。 一个校长能在学校里为孩子们专门开辟一个“儿童阅读城”,把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来,这在当前的应试风潮下,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然而,李庆明不只是做到了这一点。他发起的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活动,使曹文轩、黄蓓佳、宫西达也等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作家先后走进学校,在校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阅读热潮。他不但以丰富的形式在校园内大搞教师读书会,还利用假期定期带领教师赴边远的贫困地区做阅读推广活动,并把许多优秀的书籍送给当地的孩子们。在推广阅读之路上,李庆明带着师生一路前行。 周益民是国内小学语文教师中最早开始推广儿童阅读的人之一。有人说,他代表了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方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周益民对儿童有着本能的亲近。为了更好地将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与小学语文教育相结合,周益民先后采访了20余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在此基础上,他尝试从儿童哲学、儿童文化的视角建构阅读课程。他适时引入诸如对歌、相声、快板、戏曲等民间语言艺术形式,让现代疏离田园的孩子嗅到泥土的芳香——这是母语学习的源头。这一探索正从一个角度弥补了当下语文课程的不足,坚定了从母语获得的尊严。10多年来,周益民把无数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介绍给了无数的小学语文教师。他就像肥沃的泥土,滋养着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 在胡志远的感召和推动下,从2008年开始,保定市成立了“儿童阅读点灯人研训营”,每年都安排大量的讲座研讨,交流碰撞,实践推广。如今,保定市的27个县(市、区)都开展了关于儿童阅读的专题研训与系列活动。4年来,他努力改变着保定地区儿童阅读的状况。他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一座城市,用自己的热情点燃了保定儿童阅读的火焰。 …… 一本书加一本书,改变着一个孩子;一个人加一个人,改变着一所学校。一所学校加一所学校,改变着中国的教育。这些四处奔忙的阅读推广人,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经典书籍之于自己、之于孩子的重要性,让好书浸润孩子的心灵,某种意义上也在改变中国的明天。 成长之路上有书相伴,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此生为一大事来 河北蠡县文教局 李亚敏 这是一个浮躁而功利的时代,许多人为了追求物质享受终日忙碌着,心灵家园难有片刻的宁静。偶然读到《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特刊,20位“把读书的种子埋在师生心田”提名人物的事迹,像一股股暖流让人看到了希望。 被提名的年度读书人物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成长历程。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孩子读到好书,通过阅读改变他们的人生。 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着令人感动的一面。但在众多提名人物中,我尤其欣喜的是,看到了“童年阅读的点灯人”的梅子涵的面孔,他既是儿童文学经典作品的生动讲述人,又是儿童文学阅读活动的倾力推进者。他对我的生活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许多书籍,可是对于一个普通的家长来说,指导儿童正确阅读确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小孩子活泼好动,做事情往往是3分钟热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电视、电脑、与小伙伴们游戏玩耍,每天这些活动都要占据他大量的时间,而读书因为需要长时间的注意与专心,家长和孩子都不容易坚持下来。 一次出差去省城,在图书大厦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我有幸结识了梅子涵教授。读过他的《相信童话》,终于认识到“儿童文学里也有‘文学名著’,而且这些是更适合孩子们阅读的”。而后,又有机会读到他的《阅读儿童文学》,在梅教授的指引下,我和儿子终于在阅读中找到共鸣,从而真正有机会在他的童年播洒下读书的种子。 每天晚饭后,我和儿子都要抽出一个小时读书,《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小王子》……这些童话或现实中的人物迈着轻盈的步子向我们走来。读完故事后,我们到小区里散步,一起畅谈童话故事、探讨现实人生,那些经典作品的温暖与感动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梅教授说自己是许多儿童甚至成人阅读路上的点灯人,把一本本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使他们的一生有了方向。我想,正是梅子涵教授点亮了我内心的灯,而我不过是把这温暖与亮光传递给了孩子。相信今后这灯火还会继续代代相传,温暖更多的人。 做过8年小学教师的我,对于学校生活有种特殊的感情。坦白地讲,以前我对学生成绩的重视多于学生身心的关注。多年以后,自己也有了孩子,才明白教育是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长期付出,需要有人不计名利、默默无闻地奉献,尤其是指导儿童阅读这项浩大的工程,往往被许多教师视为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唯有不计名利,才更显出一些人的宝贵爱心和长远眼光,像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南京琅琊路小学周益民老师等,他们可能一辈子不被人注意,但他们的精神是饱满而充实的,他们的人生因此显得更有价值。就像周益民所说:“我是一个与童年生活在一起的人,是天真儿童与母语文化的‘情感中介’,儿童世界既是我的大地,也是我的天空。” 坚持读书的人,都有那么一种平和与淡定的气质,而今,这些推动读书的人融入了孩子的生活,这份从容与淡定弥足珍贵,20张人物照片上每个面孔都是那么美丽,每个眼神都是那么执著,因为他们寻到了人生的方向与归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着理想,人生因为有梦想而更加精彩。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