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课改时讯】校长说-用“三昧真火”锻冶课堂

【课改时讯】校长说-用“三昧真火”锻冶课堂

2011年01月12日 17:27:46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082
校长说-用“三昧真火”锻冶课堂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潘文新 添加时间:2011-1-12 10:34:00
    无论用什么标杆去定义今天的课堂,都会让你费神、费力,而别人则费解、费事,因为课堂被赋予得太多,涂抹得太多。最宏大的说辞是:教育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课堂中追溯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去解决。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原点,同时又是撬动教育、推进发展的支点。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尽管可能会给课堂套上了一个枷锁,但的确揭示了中国教育改革“游离”和“悬浮”于课堂之外的事实,同时更直指着课堂本身“迟暮”和“僵化”的本质。
    几年来,关于课堂效率的问题凸显,无效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直至理想课堂,让人目不暇接。其实我们不仅要让课堂“去媚”,也要让我们的思考“瘦身”,问一问:什么才是课堂的本真?什么才是课堂本身必需的?《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用三昧真火炼丹,先做减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做乘法“点石成金,精益求精”。其实我们的课,也可以用下面的“三把火”试一试:
课的“木中火”:学真的,不学假的
    不是说学生学习的知识有假,而是说不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假性知识。我们要牢牢记住:课堂上学生其实只学自己不会的,只学自己能会的。已经会的,不需要学;学也学不会的,无需去学。问题是我们如何把这个理念落地生根,新课堂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架构和流程,让学生自己去筛选、辨别,然后使不会的知识“浮现”、“凸显”出来,这个流程便是通过导学案自学,小组讨论,上台展示,相互质疑,老师点拨。聚焦到每个个体的“真问题”上,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其实,发现问题也是更好地解决问题本身。以往尽管我们每一节课都有三维目标,其中也包含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目标往往是教材取向的、教师取向的,是这个班级学生整体取向的。顾及不到学生的“这一个”,这不仅使得我们的教学目标“悬空”和“跑偏”,更使得学生在课堂迷失了方向,耗费了精力。
课的“石中火”:真的学,不假地学
    真的学,就是学得真实,而不是学得浅近,“浅”是指程度不够,“近”是指时效不足。课堂坚持自学、讨论、展示、质疑,强调自学、合学、群学,就是一种“生根、生长、生命”的学习,是一种建构的学习,是一种长进骨肉,融入血液的学习。而只强调结果,忽视或没有过程的学习,就像指望学生不“吃饭”,而靠“打点滴”活着;就像指望学生靠“输血”而不是“造血”过活一样。“学会”前提都是“会学”,“会学”要从“背会”走向“体会”,“背会”不只是指“背诵”、“被动”,更是指“浅近”,“体会”就是指主观能动地学习。所以我们强调,自学是最深刻的学习体验,自选是最准确的策略定位,自主是最积极的人生态度。真的学,就是坚持学生立场,捍卫学习过程,尊重体悟和发现的学习。所有的学习都是学生自己在学,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成长的主体永远都是学生,必须尊重它自己的发芽、开花,结果的生命过程,拔苗助长于事无补。
课的“空中火”:学得真,不学得假
    现在的高效课堂也好,理想课堂也好,都通过改造课堂架构和流程,保障课堂的自学、讨论、展示、质疑,这是高效课堂的四个支柱,所以有人喊出向结构要质量的口号。结构固然可以保证质量,但它首先是为保障自学、讨论、展示、质疑的到位而设置,可课堂的现实是,即使有这样的结构保障,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课表面热热闹闹,实质效果甚微。所以,应该是向课堂的质态要质量,课堂上师生的生命状态才是关键,有了激扬飞越的生命质态必然就会有质量,当然它带来的还远远不止有质量。课堂结构和流程的改造,与有好的课堂“质态”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要学会追问课堂是否有真自学、真讨论、真展示、真质疑。真自学,要依赖于打造科学合理的导学案抓手;真讨论,要依赖于合作小组学习共同体的建设;真展示,要依赖于课堂评价机制的完善;真质疑,要依赖于教师教育素养、教学智慧的提升。四个支柱,如有一个“跛腿”,则质量严重受损。
    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把我们的课命名为理想课堂,一是指回归了简单、朴素的本真,二是指它承载着我们的追求,绝不是指它当下已经“理想”了。理想不是一种“玄乎”和“高蹈”,而是建立在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技术更大的尊重上,从旧课堂到新课堂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理想的坚定和执著,更需要加强对自己的改造和提升,从临帖到破帖到创帖,做到形似、神像,直至形散神不散而又形神兼备。时时用上述的“三昧真火”锻冶我们的课堂,会使得很多“假冒伪劣”现出原形。课改永远没有终点,所以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作者系翔宇教育集团江苏省宝应中学常务副校长)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