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2那些难忘的教育权威声音:办好每所学校
来源: 新华教育
编者按:无论何时,教育,始终是网民关注的热点。2012年行将走向尾声,中国教育,又有哪些权威声音,让我们难忘。新华教育特集结文字,回眸盘点。本篇特盘点部委领导对教育指路声音,以飨读者。
===办好学校事 关键在教师==
资料图片:教育部长袁贵仁
教
袁贵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地说,就是要让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办学经费得到保障。要使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教师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的推进需要一个过程,首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使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根据教育部与各省签署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详细
袁贵仁: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在于农村,难点也在于农村,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关键是农村教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6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表示。袁贵仁介绍,为解决农村教师短缺,优秀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相应机制措施:一是多渠道补充。如免费师范生政策和特岗计划。2007年,免费师范生政策在六个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试点实施。六年来培养教师6万多名,其中90%都在中西部小学任教。特岗计划也是扩大农村教师的来源之一,目前已招聘30多万人,80%的毕业生都留下来在当地从教。>>>详细
资料图片: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不为教学操心的校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日前在武汉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上表示:“一个不把主要精力投入教学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不为教学操心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这位副部长并非无的放矢。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比较关注“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杜玉波坦言,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首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不少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杜玉波历数本科人才培养的问题并重点阐述如何从机制上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详细
资料图片: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人民选择好学校,实际上是选择好教师
刘利民说,这些年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这种差异最根本的是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其实质是教师配置的不均衡。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实质上是对优质教师的期盼;人民群众选择好学校,实际上是选择好教师。因此要大力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详细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