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提高谈心的质量和效果
列宁学校 张守银
谈心是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一个基本功,是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经常性管理工作中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也是增强班级内部团结、实施有效领导的一种好形式。笔者认为班主任提高谈心的质量,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谈心之功在于心。
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否运用好谈心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主要看有没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如果对学生的进步不关心,对他们的冷暖疾苦不上心,必然缺乏谈心的热心,即使问题摆在眼前也是“没有什么可谈的”。学生的头脑就像计算机软件一样,不断把你的行动和语言储存在里面,心中自有明确的计算。如果你对学生不心怀坦白,说起话来藏头露尾或应付一番,学生也是绝不会往心中听的,更不会向你吐真言。如果你干工作一片真心,遇到挫折不灰心,克服困难有决心,待人接物不偏心,学生就会渐渐地向你心贴心。谈心就是用真诚的心灵去关心、帮助学生,同时也能正确认识自己。谈心就是将心比心,以心谈心,以心换心。
二、谈心之法在于情。
谈心,怎样坐在一块,说到一起?找学生谈心,对方往往开始时并不注意你讲的道理,而是看你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不首先搭起感情的“桥梁”,心中筑起一道无形的“高墙”,再好的道理对方也听不进去。谈心主要交流思想,但首先要交流感情,班主任和学生谈心活动,既是心理上的沟通,也是感情上的交流过程。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谈心气氛,才能谈得拢、谈得好。为此,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要热情谦虚。班主任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或板起面孔动辄训人。二是要创造一种愉快谈心的气氛。善于从学生关心的事物及感兴趣的问题谈起,循循善诱地进入主题,用诚信搭起感情的“桥梁”,消除顾虑,接触拘束感,使思想交流达到情感相同,言语相容。三是要集中注意力。谈心双方视线要经常交流,班主任要表示出对所谈内容的关心和关注。四是耐心疏导。谈心也是一种疏导,先以情疏、才能导之。做到有气者来时先消气,急躁者来时你不急,无礼者来时你有礼,自己有错敢认错。同时在谈心的形式上,应因人因事而异,灵活多样,有的要开门见山,有的则可以引而不发,有的也可以讨论商榷,从多方面开始合作,从点滴做起,以增强谈心的效果。
三、谈心之力在于理。
谈心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提高认识水平,达到认识一致,错误的思想,只能用正确的思想克服战胜它;心灵中的黑暗,只有用哲理才能驱除。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抓住一个“理”字,把道理讲透,用理服人。谈心的力量和效果,不在于班主任的年龄、职务和权力,关键在于班主任能否谈出道理,以理服人。谈心就是用理去分析,启迪学生的心灵,明辨是非,用正理去说服歪理,用大道理管小道理,从小道理引出大道理,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通过反思而明理,通过驳歪理而树正理,同时还可以相互讨论,取长补短,交流思想,探讨真理。谈心切忌“就事论事”,不断将虚理,扯“小皮”,半天不见精神,切忌“简单从事”,只凭听到一点,看到一滴就评论是非,甚至以严厉的心态硬要学生服从,这样是得不到好效果的,要以理服人,就要允许学生反复思考,提高认识,从学生的觉悟程度出发,让人家接受了,谈心才实在有力,达到心理相容见实效的目的。
四、谈心之路在于疏。
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疑虑不能单靠在会上解决,也需要通过个别谈心去消除。学生的思想基础、觉悟程度、知识水平、所处环境、性格特点都是各有差异的。疏通谈心之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有缺点错误的学生要诚恳劝导,切忌简单急躁,急于求成,要不怕麻烦,像绵绵细雨、涓涓流水去接触问题;彻底纠正“久旱不管、一下就满”的方式。谈心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可采取“拉家常”的办法,由远而近,先轻后重、循循善诱;对性情耿直爽快的,最好直截了当地把问题点透,不转弯子,不兜圈子。对觉悟较低,性格独特的学生要善于从对方的内心情绪和要求谈起,先回避“烦恼”、“卡壳”问题,由旁诱导,迂回曲折地常导常进。要把谈心的路多想几条,只走“宽阔大道”不成,要善于“穿大街走小巷”。要运用多种知识,因势利导,因势而疏,同时应尽可能地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谈心效果。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