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报 > 教育界委员建言:不是什么内容都要“进课堂”

教育界委员建言:不是什么内容都要“进课堂”

2016年03月14日 14:46:35 访问量:733

进课程建议不绝于耳,不少教育界委员表示——

不是什么都要“进课堂”  

  “什么都进课程,那得开多少门课?”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哪些内容要进入课程当中去,要进行优化,因为学校教育目标要在比较优化的课程体系中实现。

  近年来,关于呼吁安全教育、武术、京剧、性教育等内容进课程的建议不绝于耳,这次两会,这个话题也得到代表委员的关注。记者就此采访了不少教育界委员,他们认为,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工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什么都要进课程。

  钟秉林表示,科学的课程体系要综合考虑在学生年龄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再看哪些内容放入课程比较合适,哪门课程占多少学分、多少学时、多少比例,然后进行优化。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西宁市十四中特级教师庞晓丽说,都要进入课程的话,大可不必。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合适的措施办法。

  她说,很多内容其实都可以贯穿在整个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点点滴滴里。只要老师有责任心、使命感,就可以把相关内容承担起来,比如班主任可以把安全教育承担起来,语文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立和说,可以充分发挥课外活动的育人功能,“用活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效果好,二是不占用主课时间。我们可以叫进学校教育。此外,我们对课程应该有标准,但不一定都要是原来的课本式的,或者文本要更简单”。(记者 阳锡叶)

    《中国教育报》2016年3月14日第1版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