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也要提高成绩
关于课改问题,我认为只要我们还有为孩子终身发展负责,为中国教育发展负责,为共和国发展负责的责任心,课改就应该无条件地成为我们的历史责任。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课改认识上仍然存在几大误区,致使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误区一: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当我们探讨课改问题时,一些人,特别是一些校长和一些所谓的名师,就会理直气壮地说,课改是为了搞素质教育,是好事,我们承认,但我们谁敢拿升学率开玩笑做赌注,课是改了,成绩下来了,家长能答应吗?学生能答应吗?社会能答应吗?领导能答应吗?那样的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吗?当前中国中、高考制度不改革,课堂就不能改革。多么理直气壮地理由啊!这些人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拒绝改革。我们提倡的改革是素质教育不错,但我们什么时候说不要成绩了?我们提倡的高效课堂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请问有了能力能没有成绩吗?你看看那些课改名校哪个没有好成绩,所以我认为,成绩是课堂的副产品,把素质教育同提高成绩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没有根据的,改革是必须的,成功也是必须的,改不改是个政治问题,改好改不好是素质和水平问题,素质教育也要提高成绩。
误区二: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割裂开来。一些人说,我们从来就不认为杜郎口中学是新课改的典型,她充其量是个课堂教学改革的典型,在他看来,新课改就是教材改革,而与课堂没有太大关系??墒?,如果没有课堂做依托,新课程改革还怎么改呢?课程应该是由课和程两部分构成的,课应该就是教材,程应该就是过程,即课堂。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课堂教学这个过程作依托,就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是那样,我们的新课改就与我们的一线教师没有什么关系了。
误区三:把学生素质和成绩的提高完全依赖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难道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素质的提高不依赖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吗?其实也没错,但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研究究竟应该提升教师的什么素养。传统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式,一些所谓的培训,听报告,考试,弄得教师疲惫不堪,结果事倍功半,原因是我们还在拼命地提高教师表演和主宰课堂的素养。而我们当前最应该做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观念要由以师为本变成以生为本,由以教为本变成以学为本;教师角色由原来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变成课堂教学的资源整合者。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解放,学生才能解放,教育生产力才能解放。
误区四:把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模式化混为一谈。科学的教学模式不但承载着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规定了科学的教学框架和流程,应该说科学的模式就是教育教学规律的体现,它本身就是像交通的交规一样,是教学的教规,按照科学的模式进行教学,才能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观念,才能克服课堂的所谓发挥课堂艺术的随意性。所以我们反对有思想没有模式的魂不附体,也反对有模式而不承载思想的体不附魂,不要一说模式,就打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旗号,说什么“搞模式化”。
误区五:把课堂教学改革同教育的整体改革割裂开来。当我们一再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的时候,一些人往往提出,教育需要改革的东西太多了,目前我们还顾及不到课堂教学这个微观领域的改革。我不否认,当前的教育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但我认为,我们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改革我们的育人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实质就是育人模式的改革,一切改革都是为育人模式改革服务的,我们不能等到体制机制建设好了再对课堂动手术,而是先找到课堂教学改革这个突破口,推动整个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进行的教育综合性改革,只有改革进入到课堂这个层面,教育改革才真正进入“深水区”。
(作者系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教育局局长)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