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武汉晚报 14岁女孩替妈妈扫大街感动全国 她的老师和同学却一点不奇怪不意外 “不算新闻”引出更多孝行新闻 老师不意外 学生帮家长卖菜是常态婉言谢绝帮助 姐弟俩中考分数能上最牛高中心疼妈妈打两份工太辛苦 12岁女孩扫了3年楼道吃苦让女儿更懂事了 专家力挺吃苦正能量 胡林家欣拿着比自己还高的扫把扫地。 记者李少文 摄 (资料图) 本报11月12日报道截屏 14岁女孩胡林家欣帮环卫工妈妈扫大街,此事经本报率先报道后,她的孝行被新华网、人民网、中国青年报等上百家媒体关注,数万网友跟帖。 记者后续采访时意外发现,这则热度很高的新闻,在胡林家欣本人、她的父母还有学校老师、同学眼里,却“不算什么新闻”。一则报道为何发生如此冷热两极反应? 学生不奇怪 “班上有更能吃苦的” 胡林家欣就读于洪山区东升学校,这是湖北省最大的流动人口子弟学校,设有9个年级,有2000多名学生,基本都是流动人口子女。上周学校各班班会主题都是“怎么学习胡林家欣”,其中五年级一班的班会让人难忘。 上周五,班主任张春莲宣布班会开始,让同学们谈感想时,大家都让班上同学刘星星发言,因为“她家情况比胡林家欣还特殊”。 这个女孩今年10岁,来自湖南。爸爸在江夏工地打工,妈妈在快递公司做包装工,最多一周回家一趟,有时忙起来甚至半个月也回不了家。刘星星的哥哥在洪山高中读书,也是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 张春莲曾多次去过刘星星家,发现其家境不好,连电视都是借的。要想去她家家访,还得提前半个月预约才能见到她父母,孩子平时就自己在家做饭、洗衣、收拾家务,即使父母和哥哥回家,她也抢着做饭、洗衣服,还给爸妈按摩。 缺少父母的陪伴,“苦孩子”刘星星却没有撒娇与抱怨。她说:“爸爸妈妈赚钱那么辛苦,我只是照料自己的生活,不让他们担心。我要向胡林家欣学习,她为了妈妈能去扫马路,我以后也要学会更好地照顾父母。” 老师不意外 学生帮家长卖菜是常态 对胡林家欣、刘星星这样的孩子,张春莲“一点都不意外”。在东升学校工作了8年多,她见过太多这样的孩子。 刘必俊是学校团委书记,负责帮扶困难学生。他告诉记者:“这里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故事,一半的学生课余都像胡林家欣一样,干着大人的活。在学校周边摊子做生意的孩子,基本都是东升学校的学生。这里的孩子普遍家庭负担重,大的帮爸妈干活、做生意,小一点的照顾弟弟妹妹干家务,更小的孩子则要学会早早自己照顾自己。” 例如在学校就读的盛家三姐妹,姐姐盛倩倩最初在课余帮爸妈卖菜,学校老师在周边街巷里经常看到她踩着板车招呼生意。盛倩倩毕业以后外出打工,大妹妹盛文婷接着帮爸妈卖菜。她升入八年级后,功课越来越紧张,四年级的妹妹盛文盼又接力卖菜。 六年级学生陈文慧,家里靠爸妈摆摊为生。刘必俊经常在学校周边遇到陈文慧,看到她帮爸妈看摊子、谈生意,非常熟练。九年级学生丁亚男,从五年级就开始帮爸爸摆摊卖水果。 张春莲说:“我当初来这所民办学校时,周围人不理解,我自己也有些消极。但是看到这些孩子,他们家庭条件比普通孩子差很多,但没听过他们抱怨,只听到他们说父母养家不容易,然后小小年纪就照顾家人、帮父母干活,跟这样一群孩子在一起,我的心态也平和了,比以前更懂得感恩。” 婉言谢绝帮助 姐弟俩中考分数能上最牛高中 学校副校长童金秀说,两个特殊家庭令她最难忘。应家长要求,童金秀请记者隐去孩子的姓名。 小美今年九年级,和两个妹妹从一年级就在东升学校就读。小美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做安装工,每月工资除了负担一家五口生活,还要给老家的爷爷奶奶寄钱。为了省钱,三姐妹从不吃学校1.5元一餐的早饭、午饭,每天中午步行回家吃饭。但即使这样,小美家里一直拒绝任何援助。 童金秀记得,她起码有三次想把爱心资助机会给小美姐妹,但她们的父母都婉言谢绝。小美的妈妈说:“我们虽然过得苦一点,但不想接受资助,学校里还有更困难的孩子,我们夫妻健健康康,可以凭自己的能力来养活孩子。”父母很硬气,小美姐妹也很争气。小美在学校就读九年了,学习成绩从来没有跌出过全校前五名,去年还受到全市性的表彰。 小涛去年刚从东升学校毕业。他参加中考的成绩,超过了华师一附中分数线两分。他的大姐小敏,也是从东升毕业,当年中考成绩超过华师一附中十多分。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姐弟俩都选择就读洪山中学。 童金秀记得,一次去家访,进门看到小敏在做饭、拖地,二妹小婕在带着小涛做作业。一个多小时后,小涛父母才回家,说:“菜场生意忙,实在不能多照顾孩子,幸亏孩子们懂事、争气。”童金秀提出学校进行帮扶,他们说:“不用了,我们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再咬咬牙一定能把孩子们培养出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