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驿站 > 【推荐】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推荐】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2013年12月25日 20:48:31 访问量:757

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几点思考

陈晓

浙江省奉化市锦屏中学

小组讨论,即Group Work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提倡课堂应焕发生命活力,所以绝大多数教师在上课(特别是示范课、公开课)时都有意识地使用Group Work这一形式,形成你说,我说,大家说的热闹活跃气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以学为本的新型教育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让学生在协作过程中,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提高个体的能力。正因为种种好处,尤其是获得了很多专家们的肯定,使Group Work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流行,听课者也往往以此作为衡量新课程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型的标准,笔者并不否认Group Work对英语课堂教学带来的重要意义,在此只想谈谈在其具体实施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几点思索。

问题一:盲目实施,流于形式

笔者曾听过JEFCBook3Lessonl6的课,这是一节复习、操练课,那位教师为使课堂气氛活跃热闹起来动了不少脑筋,如课前放音乐、课堂上猜谜、比赛等等,的确使学生活跃了起来,但在Group Work时,却让初三的学生进行讨论:How can you get to Beijing (Shang hai,Hainan, etc)?面对这个容易的题目,事后据说那还是个实验班,学生们要么不假思索,要么嘻皮笑脸,声调忽高忽低闹着玩,试想这样的Group Work有何实效?所以笔者认为Group Work并不是调节课堂气氛,使课上得热闹的手段。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讲究过场是无益的?;褂形颐且渤T谟⒂锟翁蒙峡吹秸庋那榭觯豪鲜π夹∽榭继致?,学生们转身、调座位、坐稳后,面面相觑,慢慢回想老师的提问,一位学生在发言时,其他同学也聊上了,大家各说各的,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地朗读课文、念资料,没过一会儿,老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讨论时间的利用率很低,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以为只要说了话就算是讨论了。教师只注重个别精英同学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是不是每个成员参与讨论了?在讨论中是否有交流,是否有补充,有争论?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是不是都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路?经过讨论,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小组意见?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否则这一环节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摆设。

问题二:“搭车现象”

小组讨论学习的“产品”应是小组中各成员智慧的结晶。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小组活动中个别平时学习成绩很好,经常受老师表扬,同学们对其期望值很高的学生往往处于“权威”地位,承担着小组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学习任务。而小组中的多数成员则听之任之,谈不上对小组活动负什么责任,甘愿搭乘“顺风车”。这使多数学生服从“权威”,滋生懒惰,丧失自己的责任感,使小组讨论成为“一言堂”,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问题三:教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欠缺

Group Work实施过程中,课堂纪律不好管理:几十个学生在一起上课的时候,课堂秩序良好,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回答都有条有理,可是,一旦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室里面就吵得像个集市,难以管理。另外,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都没有话说,不知道如何开展讨论,还不如老师在上面提问题,学生在下面举手回答问题来得有效率。最头疼的是完成一个功课的时候,往往是小组里面能力高的学生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能力低的同学只作壁上观,到头来什么都没有学到。

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分组协作方面作了不少尝试,下面是常用的几种小组讨论(见表)

教师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形成小组学习的模式,从“同伴”系统做起,到口头报告小组,创造一个个“低压力的学习环境”(Low-anxiety-environment),习惯了小组的环境,就容易合作了。

Group Work在具体实践时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是建立混合性的小组。小组的成员,要么是随机安排的,要么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程度、背景、成绩等混合安排,务求每一个小组都有不同背景和能力的学生。

第二步,是在小组里面设立不同的角色,比如记录员、口头报告员、资料管理员,时间记录员和组长等。而且,不同的任务必须经常轮换,以避免某些工作总是由会做的人做。

第三步,就是培养每一个合作小组的“合作能力”。所谓“合作能力”,就是让所有学生都知道,假如每一个小组要得到好成绩的话,小组里面每一个人不但要做好本份的工作,还必须关心小组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是分阶段的,正如上面提到的,先从“同伴系统”开始,然后进行一些协作性不太强的小组活动,再进化到协作性小组。这一段进化的过程,又可分为下面几个阶段:

首先是“彼此熟悉”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组的成员需要时间互相熟悉,明白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并且要学会如何解决冲突(意见不同的时候如何避免人身攻击等)。老师需要提供很多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言论和行为负责?!靶醋鞅嗉∽椤本褪瞧渲幸恢只帷A硗?,还有一种阅读方式称为“交叉阅读”,也可以提供这样的机会。“交叉阅读”是老师把一篇长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小组里面每一个成员读其中一部分,把自己读的内容在小组里面讲述出来,然后整个小组讨论,看看是否能领会整篇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其次,小组可以进入“提供产品”阶段了。在这个阶段,因为小组成员彼此已经熟悉,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也比较清楚了。因此,当小组接到一个任务的时候,就可以根据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分配,共同完成这个任务?!翱谕繁ǜ嫘∽椤本褪悄茉谡庖唤锥畏⒒幼饔玫男∽樾问健?/font>

最后,小组合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具有自主独立性的“协作性小组”。在这个阶段,小组成员基本不需要老师分配任务或者提供额外帮助。他们自己可以寻找可供合作的学习任务或者议题,能主动根据成员的不同能力完成不同的任务,并且还能通过互相帮助,让能力不足的成员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综上所述,Group Work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的精神,由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对于解决教学中老师“一人堂”的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小组合作也有它的缺点:

首先,班额过大在课室桌椅的摆放和教师分配给学生的时间方面都会是一个大问题。其次,如果组织不当,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容易变成“学生分组学习”;最后,沉重的升学压力使得老师们在公开课、示范课以外质疑这种“Group Work”。

因此,如何处理Group Work和传统教学方法的矛盾,可能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实践中继续探讨的。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新课程研究》(2005.4)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