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学校第二届全国红运会开幕式校园集体舞训练方案
《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是由教育部组织的相关教育工作者、历经两年的时间,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考虑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规律,具有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和群体参与性。富有时代特点和青春气息,适合城市和农村的广大中小学生。
一.训练目的:
1.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中小学校园开展校园集体舞的活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从提倡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接触舞曲音乐和舞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2.扎实训练中学组集体舞《青春旋律》,力争在红运会校园集体舞表演获得优异的成绩!
二.训练内容:
学习舞蹈《青春旋律》,这是一个简单的华尔兹舞步的舞蹈,训练学生的韵律感尤为重要,其次就是要在手位上下功夫。
三.训练目标:
四月份:学会舞蹈《青春旋律》基本动作。
五月份:舞蹈《青春旋律》在队形编排完成的情况下对于动作进行进一步的标准化和细化,并落实比赛服装。
四.训练小组成员:
总负责:李林彬
教练:张典军 王国龙
成员:王顺锋(负责训练过程中光盘播放)
李雪玲(负责在微机室观看校园集体舞光盘播放)
五.训练安排:
1、训练对象:从七、八年级抽调80名学生。
2、训练时间:
3、具体安排
1).4月18日—4月22日(第八周)
星期一制定训练方案,并在教职工大会上宣读(由训练小组成员负责)。
星期二抽选80名队员,以七、八年级学生为主。王国龙负责抽调七年级学生,张典军负责抽调八年级学生。(各年级选好小组长,男女生比例要协调)
星期三全体组员,在微机室观看校园集体舞光盘。
星期四下午开始正式训练。
2).4月25日—5月6日(第九、十周)
完成基本动作训练。
3).5月9日—5月13日(第十一周)
进行配音训练。
4).5月16日—5月20日(第十二周)
完成标准化和精细化训练,并请学校指导验收
5).5月23日—5月25日(第十三周)
在红运会开幕式会场,实地模拟表演。
六.训练地点:
学校操场
七.训练要求:
1、在抽调单队员时,必须抽调动作协调能力强、聪明、精干、身体健康、个头差别不大的同学参加。
2、严格训练时间,教练和队员,按时到场,并由各年级小组长点名,每天4:05正式开始,5:30 结束。训练教师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教练要严格采取盯人战术,人人过关的原则,按进度、按时限、保质保量完成相关任务。结合天气情况和队员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训练成果与训练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4、教练必须熟练掌握校园集体舞的每一个动作,要给学生示范每一个动作的分解动作和连贯动作。
5、队员要轻装上阵,有条件的穿运动服装。
6、各班主任要密切配合,保证每天下午七八节课正常训练。
7、由学校负责统一服装。
二0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