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靖安中学 胡景华 相信做过班主任的教师都曾有过类似的困扰:如何科学有效地安排全班四五十个人的座位呢?正所谓众口难调,面对着不同个性的孩子、提各种要求的家长,班主任教师们犯了难。经过笔者多年的尝试,摸索出了一些安排座位的策略,我把它们分成常用的中规中矩类和特殊的另辟蹊径类。 一、中规中矩类 1.身高排位法 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时,当时新的班风还未形成,班主任与学生既不知己也不知彼,所以就适宜采用身高排位法(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适宜男女纵向双排混搭,初中则适宜男女纵向单排),这样学生的视线不受阻碍,也不会显失公平,有利于教师树立威信,培养良好的班风。 2.成绩排位法 顾名思义,这是按成绩的高低来安排座位。成绩高的同学有优先选择权。这样可以培养良性竞争的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种方法适合心智较成熟的学生占主导、班风和谐、问题生成不了气候的班级,一般多在初二以上的班级中采用。 3.排列组合排位法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成绩高低安排成纵向双排座位。上课活跃、控制能力差的学生与性格沉稳的学生搭配实行制约与互补;成绩优良者与成绩后进者搭配实行帮扶。这种方法多在小学高年级时采用。 二、另辟蹊径类 1.滚动排位法 这种排位方法又可以分成大滚动和小滚动。 大滚动是指每周每个学生或每排(指纵向双排)学生向右、向后退一位,最后一排学生就移动到了第一排。这样每个学生可以在一个位子上坐一周,对于调节学生视力很有好处,但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的个人要求较高,要控制力较强、不搞小团体的学生才行,否则对于课堂纪律是很不利的。 小滚动是指同组的前三排之间与后三排之间每周前后学生有规律向右、向后退一位。那样,第三排和第六排的学生就会移动到第一排和第四排。这种前后移动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家长因为学生座位问题与教师发生矛盾,也保护好了学生的视力,较为科学。小学高段,初、高中都适用这种方法。 2.间隔排位法 如果班上有小众的问题生,千万别把他们放在教师讲台旁边美其名曰:“重点监督”。这样一来,他们能变成面对面了,乘教师不注意就可以躲着做鬼脸,开小差。可以把他们安排在教室的同一侧,而且要用专心不易受影响的学生把他们分隔开。这样减少了问题生抱团捣蛋的机会,可以让他们受到好的影响专心听课了。当然,这种方法适用于集体舆论较好,是非分明的班级。 3.辐射排位法 以讲台为中心,作出若干射线,呈现出半圆形。学生的座位就安排在射线上,便于教师的管理和与学生近距离的交流,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额班级(人多了不好排也不美观)或问题生较多的班级。 4.块状排位法 根据学科特点,如需要分组讨论、小组合作交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块(小组),课桌合并成长条形,学生面对面或面对教师进行课堂活动(幼儿园多采用此种方法),这种排法有利于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性学习。 当然,安排学生的座位还应考虑学生个体兴趣的差别、男女的差别、家庭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尽量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座位。 排位,别看它没什么高深的理论却也是个技术活,安排得当能解决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否则就会加重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其实,看似简单的教育智慧会让教育过程更加人性、美丽。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