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教学经验】这样来上复习课

【教学经验】这样来上复习课

2010年12月26日 14:12:20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048

这样来上复习课

**** 2010年05月20日  作者:何有国  来源:中国教师报

生2:我来给大家讲解第二个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认识的人感激我而接受。

  大家:不对,后半句应该是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苦人感激我而接受了。

  生2:(重复一遍正确翻译)这句话我认为有两个重点字,一个是“乡”,另一个是“得”,刚才前面一组已经讲过了,大家可以看一下他们的板面,在这我就不强调了。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大家:没有问题了。

  生3:我给大家讲解下一句“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意思是:假如一个人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生的方法,有什么不可用的呢。我认为这句话的重点词有四个:“如使”是假如,“莫”是没有,“则”是那么,“者”是……的方法。

  生4:大家好,我来为大家讲解我组补充的重要的句子:“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在这个句子中,“蹴”是用脚踢,“尔”是助词,“与”是给,“屑”是接受。

  生5:我给总结一下文言文翻译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逐字翻译,然后连成通顺的文体。第二种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叫做“留删补换调”。举例说明:“人皆有之”的“人”的原本意思没有改变,所以就是留,“之”是指代本心,并没有翻译出来,所以删去。再看“乡为身死而不受”中的“乡”通“向”,“从前”的意思,从前为了……宁愿死也不接受,所以这个“礼义”是补充上的,然后看导学案的第二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的“万钟”在现代文翻译是高官厚禄,用了现代文的意思,所以就是换,调就是在语序补通顺的时候调换语序。有语序前后置的就需要调。在文言文翻译的时候讲究三个因素就是“信、达、雅”,“信”就是忠实原文,“达”是使翻译出来的句子顺畅,“雅”是优雅、优美。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人皆有之”的“之”好像讲错了,“之”是代词,代指本心。

  生5:可是翻译的时候没有翻译出来。

  生:翻译出来了,就是本心的意思。

  师:对,“之”是可以翻译的,有“实在”的意义,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生6:我来讲解一下我们组认为默写中比较重要,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第二个就是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生:我来给点评一下三组,这个组讲解得非常好,但有些同学因为紧张,中间出现了小差错,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可以给他们打满分5分。

  四组展示——文天祥的人生观;五组展示——对舍生取义的看法;六组展示——课外文言文链接(略)

  点 评:

  真正让生生互动成为课堂文化的主旋律

  □ 孙玉生 杜郎口中学教科所所长

  整堂课教师参与很少,真正把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由,学习的快乐还给了学生。这得益于教师心中有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

  过程之中教师对评价方式的处理,蕴含着民主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的赏识,饱含着真诚和欣慰。这一切都使学生的学习成了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另外,因展示的针对性强,增加了学习的有效性;因拓展的内容广,增加了视野的开阔性;因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交流,激活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因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然,这堂课中可学、可取、可用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此不再详述。这堂课如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效果将会更好。

  1. 加强主动性

  在课堂过程中不难发现,各小组展示的很流畅,展示的同学都有事先安排好的任务,学生的展示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从而使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主动性减弱,影响学生真正的自主。为此,可采取对非展示小组的同学与展示小组的同学进行对比评价等等,从而激发全体同学参与的热情,使展示与点评同行,让知识因展示而清晰,因点评而深刻,真正地让生生互动成为课堂文化的主旋律,使学生自主参与成为必然。

  2. 增加生成性

  本课是复习课,师生在对本文进行了梳理、分析、感悟、拓展之后应该有学生作品的生成,从而能更好地使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提升到应有的高度,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美好的人性,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奠基。 (何有国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课博会精彩课堂实录选登

  本报独家推出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后引起广泛关注。随后本报和郑州市教育局共同主办了全国高效课堂首届郑州课博会,用课堂呈现的形式再一次生动诠释九大“教学范式”。

  本次课博会依托郑州102中学教学资源,来自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河北等省份的九大“教学范式”创始校36位名师齐聚中原,依学科划分会场,集中呈现他们的经典课堂。以课为媒,对垒交流,共话高效课堂的途径与方法,让更多致力于教学改革的教育同仁分享最前沿的教改成果。

  全国各地的一千多名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教育理论研究者、教育行政管理者积极参与其中,既博采众长,又激情互动。短暂的会期,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意犹未尽……

  本期特别选登三节精彩课堂实录(节选),与全国的读者共分享。

  □ 授课教师:何有国 河北围场天卉中学

  课程:八年级语文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课

  课堂实录

  一组展示——重点词语(略)

  二组展示——节奏划分

  生1:我组给大家讲解一下节奏的划分。我先给大家讲一下节奏划分的方法。大家看板面,我们可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主要是主谓、动宾之间,如《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也可以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如《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夫/环而攻之”。还可以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也能确定朗读节奏,如《岳阳楼记》中的“然则/何时而乐耶”。

  生2:我们认为学案上关于节奏划分重要的句子有:“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以及“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我们认为还有两个句子很重要,一个是“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一个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生:不对!你组刚才讲解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有误,根据语法结构主谓间,应该在“今”后面停顿。

  生2:“为”是连词,在句子前面应该有停顿。

  大家:是介词。

  生2:(搔头憨笑)

  生:我代表一组评价。二组讲解思路清晰,有方法总结,并能联系其他课文,很好。不过参与人数少,讲解有错误,3分。

  师:这一组的方法归结很有特色,值得借鉴和推广。其实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也可以确定朗读节奏,像“其一/犬坐于前”。但如果我们难以准确判断时,便要根据语感和朗读习惯来划分了。好,下组继续。

  三组展示——译句默写

  生1:我给大家讲解重点句。第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种本心,人人都有的,只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丢掉罢了。“是”在这里是代词,这的意思,“之”是代指本心,“勿丧”:“勿”是“不”的意思,“丧”是丢掉的意思。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