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两会提案回顾:
一、关于建立国家翻译院推动翻译事业发展的提案,建议办理部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务院编办
建议:
建议尽快成立兼具翻译与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翻译院”,并且完善相关制度,将翻译工作纳入学术评价的体系,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翻译事业中,更好更多地引进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和人文成果,向外推介、翻译我国学术精品与文化精品,使我国更充分更迅速地汲取世界各国的养分,使我国的文化更顺利地走向世界。
1、成立国家翻译院,便于统筹完成以下三大使命,一是将国外最新、最好的科技成果、人文社科方面的成果及时地引进来;二是把我国最新、最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文化产品有意识地及时翻译介绍出去;三是兼具翻译研究和培养翻译人才的功能。
在人才储备上,短期而言,可采取全球招聘的方式,吸引世界上相关顶尖翻译人才,保证翻译作品的质量与水平。团结海外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为他们提供学术支持和服务,也拓展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渠道和范围。长期而言,整合国内的翻译人才队伍,
在学校建设上,短期可以现有优秀高校为依托,将其设立在高校中,利用现有高校的学术资源为相关工作提供先期的充分准备,及时有效地促进此项工作尽早启动并快速进入运作状态。长期可规划兴建为独立院校。
除此之外,国家翻译院还应统领全国翻译事业,收集、整理、提供真实、权威的翻译人才信息,提供第三方查询认证,为国家重大对外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贸易等提供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支持;为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翻译人才队伍动态、供需等基础信息;适时开展面向社会的商业化人才供需对接和人才政策咨询服务。
2、提高翻译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在中国的学术评价机制中,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惯例,那就是在考量学术成果时只认可原创作品,“翻译不算成果”成了学术评价惯例。其实,优秀的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翻译工作也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活动,好的译作融入了译者在该领域内的研究成果,体现了其专业素养。因此,重要名著及学术理论著作的翻译,应当作为学术成果,尤其在人文领域这种必要性更加凸显。一个好的翻译家,其意义绝不亚于一个作家,因为翻译可能比写作更困难,应该给予翻译家同样的荣誉、同样的尊重。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