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坚持“海纳百川,合作共赢”的学习姿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加强校际交流。与北京师范大学结为共建校,高位嫁接教育思想;与北京望京实验学校、周恩来红军小学结为合作校;与东方红小学、环县三中等多家兄弟学校实现互动交流,吸纳先进经验;邀请段天喜名师工作室来校互动引领,对外“引强入校”,对内“同课异构”,形成“造峰填谷”的双赢局面。教师培养重要坚持“四个工程”:
1、实行名师引领工程。成立了列宁学校名师工作室,聘请校外导师段天喜、王林栓、张占军分别担任导师,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举行了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引领课等课例研究活动,教师教学基本功、录像课等竞赛活动,全方位引领,和谐共进,逐步打造学有专长、教有风格、研有建树、师德有魅力的教师队伍。
2、推行课堂打磨工程。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主抓“五课”:研讨课、展示课、出师课、“推门听课”、“每周一课”,实行推门听课、走动听课、随机点课,掌握常态,确保效果。实行全校教师逐人打磨过关、单兵教练制度,举行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视频录制活动,录像课视频观看、评议活动,“同课异构”活动,名师送教活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交流活动。
3、实施青蓝结队工程。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实行师徒结对、校本培训、政策扶持、集体备课、跟班听课、教学交流、师徒研修等途径循环跟进,让青年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在困难中提高、在挫折中益智,在合作中发展,缩短青年教师的适应期,早日跨进骨干行列。
4、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坚持落实“十个一”业务自训活动,借力协作院校,为教师外出培训创造机会,积极组织参加国培计划、网络研修,先后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累计30多人次;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鼓励发表论文,促进教学风格形成,力促教师成才成名。以校本培训为抓手,实行周例会教师论坛制、反思博文制,定期举行教学能手评选、教学技能比赛、教育故事、德育论坛等活动。实行工作约谈制度,以谈话建立感情、给教师鼓励和认可、指引教师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改实验》每周编辑出刊1期、校报《星火》每月1期、校刊《景文》每期2期,选登优秀作品,并上传校园网站,建立了教师博客群,实现了博客人人通,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使教师能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寻求改进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的目的。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