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园地 > 集体不让座 孩子错了吗?

集体不让座 孩子错了吗?

2010年12月24日 11:29:26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1019

集体不让座 孩子错了吗?

**** 2010年11月08日   来源:武汉晨报

  不妨多些换位思考 

  陈军(教师):“让座”近年来似乎成了讲道德的代名词。但如果无视学生高强度的学业负荷、书包一二十斤重的实际,而对其拒绝让座一味指责,也有失公允。面对学生集体不让座,我们不能习惯性地充当道德法庭的判官,不能一味快意批判,更不能笼统地用道德标尺衡量其行为,而应当尽量换位思考,多些理解与宽容。实践证明,简单标签式的道德文明倡导,其实无助于社会良好道德观念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如果我们一味指责这些中学生的行为,那会使其对“让座”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使这一本应是自觉的道德之举变成被强迫的行为。这反而不利于传统美德的弘扬。其实,真诚的理解与尊重,换位的体谅与宽容,才能让人动容,使人获得心灵的感化。只有基于这种相互的理解与尊重,人们对让座的道德文明观念才能体会得更深刻,实践才会更自觉。 

  谁有资格教育孩子 

  马涤明(市民):如果学生学习与考试只为了分数,或说学校和老师培养合格学生的标准就是看分数,雷锋故事的内涵就不一定会渗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到头来,分数有了,却未必知道学了什么。现在的应试教育现状,不是这样吗?不让座的“大军”中,学生只是一支;而这“大军”中,有没有老师?有没有学生的父母呢?或许无需回答,大家心里自有答案。“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可又何止“父”与“师”,所有的成年人都有教育孩子的责任,社会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在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都说现在的孩子自私得很,那一些孩子的自私是和谁学的?这么看来,孩子不让座,首先应该教育的可能不是孩子。 

  “不让座还求理解”太自私 

  邓海建(教师):有人说这是个多元的世界,价值多元,选择多元,原来不让座不对,现在不让座也有理,这看起来很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生活再斗转星移,是非标准、道德底线总该是些持久深远而温润澄明的东西。孩子集体不让座,真好意思要求公众“理解万岁”?重莫如国,栋莫如德。道德律令之所以能与熠熠星空并驾齐驱,不在于行为后果的美誉度,恰恰在于行为选择的利他性。你让座了,当然就会不舒服地站着挤着,这就是让座行为垫付的道德成本,但身体的累换得的是被赞赏与尊重的满足感、幸福感,或者功利点说,等你年迈时,就会动用到这笔“道德储蓄”,于是让座行为才有了被推崇的美德意义与功用价值。反之,不让座总有不让座的理由,若人人皆以自利为基点,要求社会理解个体的“累”或“不得已”,则破坏道德、践踏秩序总能找到一些动人的借口。你不让座,还得理解你?这个逻辑显然过于自私。于公民社会而言,我们可以理解你的不让座,毕竟道德不是法律,谁也不能强迫别人信奉“让座有益”,但我们不应宽恕对不让座行为的心安理得,更不应放任反道德行为的高调与“洒脱”。 

  让座不是比谁更累 

  陈媛媛(媒体人):人们总在强调自己的委屈,却忽略了一个文明的社会强调对弱者进行保护,这是与每一个人有关的公共生活道德规范。而在公共生活中,并不只是做什么会对弱者造成伤害,有时候不作为同样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晃动的公交车上,老人、病人、孕妇随时都可能因为一个急刹车而发生意外,其概率远远大于常人。如果因为你对眼前的弱者无动于衷,导致他在车厢里受伤,那这种伤害就来源于你的冷漠。 

  链接:“老弱病残孕幼”专乘 

  或许是为缓和让座矛盾,长春市从10月29日起,有两辆62路公交车以“特殊身份”上线运营——“老弱病残孕幼”专乘。这一创举同样引起激烈争议。有人质疑,这是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有人则痛心,原本基于自觉的保护弱者行为,要依靠这种方式进行,实在是对社会道德的极大讽刺。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