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张家硕)
(摄影 张家硕)
(摄影 张家硕)
(摄影 张家硕)
(摄影 张家硕)
(摄影 张家硕)
甘肃新闻网网兰州12月6日电 据校媒网报道:11月30日至12月3日,寒冷的冬季到来之际,中国(甘肃)高校传媒联盟再次出发,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岷县灾区送字典、手套给当地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
据了解,这是中国(甘肃)高校传媒联盟继今年8月组织校媒记者两赴甘肃岷县灾区进行志愿服务活动之后,又一次深化“雏鸟伴飞”公益项目的重要行动。
“雏鸟伴飞”公益项目是由共青团甘肃省委、中国(甘肃)高校传媒联盟共同发起的。该公益活动旨在帮扶来自西部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那些父母常年打工在外,和爷爷奶奶奶生活在一起的贫困留守儿童。大学生志愿者们以摄影为主要方式传播贫困留守儿童信息,激活社会的广泛爱心,在留守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成长帮助。这项公益行动包括:送给农村孩子的“生命礼物”——爱心拍摄计划、给山区孩子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字典启蒙计划等项目。
11月30日下午,参与此次公益行动的11名大学生志愿者抵达甘肃省岷县。第二天恰巧赶上一场中雪降临,大学生志愿者冒着严寒,踏着风雨,兵分两路,背着字典和手套分别赶往岷县寺沟乡立林、立珠、巴仁、多纳以及寺沟五个村。志愿者们通过走村入户的方式,询问村民的生活以及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当地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并为当地学生送上字典及御寒的手套。
实地踏访贫困留守儿童家庭,让不少第一次深入甘肃农村的大学生志愿者流下了眼泪。
在寺沟乡,不少家庭都存在外出打工现象,农闲季节尤为明显,外出打工人员多偏向于新疆、内蒙等地,家中小孩多由爷爷奶奶照顾。
冬季的岷县,气温已经降至零下11度,即使太阳出来还是能感觉到透心的冷。破旧的小屋内,一个小女孩趴在炕头上写作业,黝黑皲裂的小手抓着一支钢笔,取暖用的简易炉子冒着呛人的黑烟。小女孩看到大学生志愿者进来,有点不知所措,瘦弱的身体靠着炕头站着。攀谈得知,小女孩的母亲在孩子3岁时去世,家里靠不足3亩地的收成维持着父女二人的生活。当志愿者们拿出手套和字典送给她的时候,小姑娘激动地抱在怀里羞涩地说:“爸爸给我没有买过字典,因为家里穷。”
“当我和这些小孩聊天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生活太奢侈了,以后一定不能太浪费了。”来自甘肃校媒的大学生记者、甘肃农业大学学生杜鑫感慨地说。
这已经是校媒记者张家硕第三次来到岷县重灾区茶埠镇了。他发现,尽管灾后灾区建起了不少看上去整齐划一的漂亮房子,但进到房间里,却发现屋内空空如也,家徒四壁。当地老乡告诉他,因为盖房子,大多数家里欠下外债。为了还债,一些年轻人不得不再次出门打工。
和留守儿童的一段对话,让张家硕印象深刻。
“想不想爸爸?”
“不想!”没有丝毫的思考和疑虑,孩子笑着回答。
“为什么不想?”
“习惯了!”一旁的爷爷用平淡的语气插话说。
因为天气寒冷,不少大学生志愿者患上了感冒,但没有人叫苦叫累。来自甘肃校媒的大学生记者、西北师范大学学生方丽捷说:“看到孩子们拿到字典和手套时开心的笑脸,我感到一种存在的需要。留守儿童的世界,太需要外界关注了。”
据悉,此次岷县“雏鸟伴飞”岷县行公益活动得到了卫康公益基金的大力支持,部分物资是通过兰州城市学院爱心公益社大学生义演募捐筹集的,此次公益行动共为岷县灾区留守儿童以及贫困儿童捐助手套1100余双、字典200余本。(校媒记者 陈勇)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