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于心见于行
——2010年4月中旬庆阳市教研室“送教下乡”感言
列宁学校英语教研组 杨永丽
4月14日至16日,我校英语教研组全体人员迎来了“学习、提高”之旅。这几天来,感动和温暖始终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美好、快乐、难忘的三天。
感谢市局给予我校“高效课堂”实施阶段的精神“大餐”,正如忽逢甘霖,正如雪中送炭。在三天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聆听了各位领导的、专家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们受益匪浅。听了西峰区齐家楼初中李建忠校长的“点燃教育激情,赢在高效课堂”这场精彩的报告,全程参与了庆阳四中何建虎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英语(下)Unit 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和西峰区新建小学马敏老师的三年级英语(下)Unit 4. Do you like pears?使我们深感自己的不足,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听了王雅宁老师的精彩点评使我们眼前豁然开朗。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让我们的思维更开阔了。
一、英语课堂,营造积极情感氛围
1、教师的不同外部形象,带给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何建虎一个朴实、稳重、端庄、热情的老师,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感、亲切感。
2、教学过程初始,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用“Abracadabra”让学生的情感快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1)“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这句话在这两节课中体现很好,教师课堂用语简单,指令明确,简单的问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融洽了师生感情。
(2)精心设计的导课方式,用“Would you mind…?”句型,既复习了目标语言,又集中了学生注意力。边听边做动作,既练习了学生的听力,又测试了学生的课堂反应。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运用教学技巧,转化消极情感
老师运用做游戏、唱歌等方法,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而且照顾了学困生。
4、运用报到站,让学生形成学习竞争机制。
二、英语课堂生活化
1、创设生活化语境——导入
马敏老师精心创设了生活化语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语言。
老师上课带了水果(苹果、香蕉、桃子、桔子)等实物,渗透了语言教学(One pear,two pears,…既名词的单复数)让学生感知。又在黑板上运用简笔画进行关于水果单词的教学,而且把单词写在四线三格中,用彩色粉笔区别名词的单复数,让学生用视觉感知,从而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将零散的知识(pear,apple banana,orange,peach,…Do you like …?)进行有机整合、自然呈现,借助多种呈现方式(歌曲、猜图),是课堂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2、提供生活化的语境——模拟
马老师、何老师把语言的掌握建立在反复的语境练习基础上,将所学语言知识化为学生语言的情境。Do you like oranges/…?Yes,I do./No,I don’t.让枯燥的语言变成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话题,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操练语言,培养了学生准确表达语言的能力。
3、开放生活化的语境——运用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标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和交流。运用Do you like…?对水果喜欢与否进行操练,运用图片拓展到小孩子们喜欢的“喜洋洋灰太狼、颜色、食物……”。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学会用英语交流。
4、巧妙结尾
老师把本科学过的水果单词和Do you like…?Yes,I do./No,I don’t.串成一首简单的儿歌,让学生在快乐中做到学以致用。
两位老师整节课的设计,处处为教学内容作铺垫,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做到水到渠成。使英语课堂教学富有情趣。
三、学习探讨才能提高
王雅宁老师的“三明治”评课法,使我们学到怎样在听课中学习、反思、提高。英语既作为一门学科,又是一种交际工具,她从各个方面进行了高瞻远瞩地指导。从课堂导入、教学过程、问题设计、小组合作、评价方式、激励手段等各方面都让我们有了更明晰的认识。
总之,这次学习交流,对我们的工作具有指导性的帮助,让我深感工作责任重大,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领导对我们给予的厚望。我也期待着将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三天是短暂的,但影响是长远的。三天的学习和交流让我们感受到领导的亲切关怀,让我们有了一种归属感。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