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者行动”在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大坪小学启动“班班有个图书角”助学项目,为孩子们送去360余套精心挑选的课外图书。图为一名志愿者在指导学生看新书。谢慧 摄 为孩子点燃希望和梦想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城市,却不属于城市。 在福州市,从第一次的拘谨,到后来的无话不谈,志愿者陈丽慧和农民工子女的感情愈发深厚。她发现,孩子们似乎更愿意和她聊一些成长方面的问题,常常留恋地问她下次会不会来,并不只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能不能提升。 一家人挤在出租屋平房,甚至窝棚里,吃着粗陋的饭菜,在城乡接合部街市嬉戏,是不少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状态。当关爱行动、结对子活动将城市居民的目光引向这群孩子,加入志愿服务的市民越来越多。 “我想要一个超人玩具!”“我想拥有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孩子们心中的一个小小的愿望牵动志愿服务。在江门,从最初为农民工子女圆梦的行动开始, 8万农民工子女的愿望,很快就被一个个城市志愿家庭、志愿者“认领”。义工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关爱”也激发了城市居民的志愿服务精神,市民与外来工群体在志愿服务中形成互动。 “与城里的孩子比起来,农民工子女的性格相对内向,很少主动提问。”在交流过程中陈丽慧发现,虽然有的父母下班就回家,但很少关心孩子在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孩子们也时常会得到一些爱心捐赠,但鲜有专程过来陪孩子谈心的人。 心理失落、缺乏关心,不少孩子内心有一种深深的忧郁和孤单失落,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志愿者们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伙伴、兄长、老师和妈妈的角色,为农民工子女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基层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农民工子女进行结对和接力帮扶,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3.2万所,结对农民工子女730万人,全国参与服务的志愿者有436万人。(本报记者 邓圩)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