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报 > 教育部“六条红线”应成“师德底线”

教育部“六条红线”应成“师德底线”

2014年08月06日 14:10:54 访问量:744

教育部近日发布新规,明确严禁教师收受礼物、贿金等6项规定,被教育界称为“6条红线”。这些红线对于净化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十分必要,应当成为起码的“师德底线”。

为师之道,贵在修身。但一些地方少数教师的师德严重滑坡,少数老师的行为不仅有违公德,有的甚至还触犯法律。少数老师唯利是图的离奇怪事屡见不鲜。

几天前,记者在包头火车站听到几位旅客在议论:今年上半年,当地某名校高三年级多位教师被学生家长合伙“承包”,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给老师提供食宿,付高额费用,课后单独辅导几位学生。在北京等地,一些学校为了让老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教育工作,严禁老师受雇于家长,给学生补课。

呼和浩特市某名校的几位学生家长反映,该校一位担任班主任的年轻女老师唯利是图之举甚为惊人。一些任课老师反映她负责的班级“前三排学生的座位都是家长花钱买的”。凡是家长不给她送钱物的孩子一律常年坐在后排;学生犯了小错误,就罚学生给她买零食。另外,这位老师常常逛街、吃麦当劳,甚至旅游都要带着学生给她付款。学生中还流传着给这位老师“上贡”的种种说法。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补课,可少数教师仍上课“留一手”、课后“猛劲补”,一些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急剧下降。

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依然明码标价为学生安排班长、课代表等“官职”;有的教师办私事只需拿出学生家长名单,打一通电话便可搞定。有的家长敢怒不敢言:“孩子就是‘人质’,谁敢得罪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老师一年要教几十个孩子。师德沦丧,怎能不误人子弟?教育界人士呼吁:让教育回归人性、师德重返人心。

我国正开展新一轮教育改革。不少学生家长盼望改革能够“改出”越来越多的“放心学校”——让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放心,学校能够真正教书育人。

为治理教育乱象、提升师德水平,一些省区制定了系列教改方案,提出政府要“大幅增加教育经费”。记者认为,改善教师待遇等固然需要增加投入,但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改进教育评价体系等改革更为重要。

“学生时期是塑造人生观的重要阶段,确实需要好老师。”内蒙古一位语文教师说,部分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急功近利,败坏整个行业的良好形象。希望纪检部门对此开展专项巡视。

解决师德问题需要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将师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要通过科学的考核促使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教师自珍自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人之楷模。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肩负神圣的使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校和老师应对照“6条红线”,坚守“师德底线”,不负“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美誉与责任。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