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课改驿站 > 教育中的“慢”与“快”

教育中的“慢”与“快”

2016年01月10日 12:56:21 访问量:1301
教育中的“慢”与“快”

  引言:时下,不少教师正被许多有形无形的力量赶上了教育的“快车道”而急于求成,疲于奔命,成为了不停旋转的“陀螺”。重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条育人名言,我们当知晓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老师们在“快”的同时不妨放慢脚步多关注一下学生,也关注一下自己,享受一丝“慢生活”的乐趣,过一种“慢”的教育生活。究竟那些事情得慢做?哪些事情得快做?




1
 教育中“慢”的智慧


1课堂上“慢”一点,与学生“近”一点


  课堂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场域,常有不可预知的情境出现。倘若教师只顾完成预定的教案而不顾学情一味赶进度,势必导致教师唱“独角戏”,学生成了课堂上的“看客”,抑或亦步亦趋地“追”着教师思维。其实,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情感交汇的舞台、思维碰撞的地方。教师应秉持一种“慢”的心境,步入课堂,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洞察其细微之举。学生质疑时,我们不妨放慢脚步倾听,甚至引导其展开辩论,就会聆听到花开的声音;学生皱眉时,不妨俯下身子,亲切问询一声,也许会解开其心头的纠结;学生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甚至伏桌而眠时,不妨靠近一点,细语问候两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重新点燃学习兴趣。


  总之,有限的课堂,需要我们放慢匆匆的步履,密切关注学生的细微举动,读懂其一个眼神,一丝微笑,知其心,明其心,方能导其行。慢,我们才能聆听到学生的心声,品味到教学的真谛,课堂才会随时出现“柳暗花明”。


【启示】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需扮演学生的“指引者”和“聆听者”。在课堂中,用心聆听学生的回答,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让自己的心与学生的心更靠近。


2研究上“慢”一点,对教学“精”一点


  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做研究最忌讳抢时间,赶速度,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勇气,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沉下去,从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几年、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研究才会结出丰硕成果。 然而,现实中不少研究浮于浅表,急于求成,一年一个课题,今年开题,明年结题,教研成果短期内速成。这样的研究是伪研究,衍生出的则是伪成果。


  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付出几十年的辛劳,多次反复实验实践,才使“情境教育研究”结出累累硕果。毋庸置疑,没有哪样研究是在短期内见成效的。教师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韧性和执著,不急不躁,找准问题症结所在,找到切口,深深扎下去,根植于现实,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验,体味研究的甘苦,才可能修成正果。慢,我们才会静得下心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从容不迫地深入思考,多次实验,反复实践,一步一步地抵达彼岸。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得出的成果才能真正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启示】


  研究总是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何况我们的研究是为了教学服务,为了更好地将知识授予学生,“慢研究”更应常伴左右。所谓“慢工出细活”,放慢脚步,这时所得出的的成果才能更好地指引我们进行教学。




3行走上“慢”一点,让生活“美”一点


  这是个生活快节奏的时代,多少人为了生计,行色匆匆,忘记放慢脚步和驻足片刻,错过了许多人生体验和美妙风景。环顾周遭不少教师,每天步履匆匆上班,急急忙忙回家,甚至在校园里也是风尘仆仆,奔走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尽管我们天天出现在校园,却来不及回应学生那声真诚的“老师好”,抑或给其一抹微笑;常常走过花坛旁边,却看不见一丛丛绿叶,摇曳着勃勃生机;清晨忘记了望一眼冉冉升起的红日,感受生命之美好;时时目睹稚嫩学子,却感受不到其清澈眸子里的纯真与美好。


【启示】


  有则古老寓言告诉我们:如果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了,你就要停下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慢”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放慢脚步,我们会欣赏到人生沿途的美丽风景,收获更多的无言感动和育人智慧。老师,请您放慢脚步,观赏一下您长年累月身处学习和工作的美丽校园吧,定会有惊喜等着您!


4思想上“慢”一点,让精神“闲”一点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被高科技,互联网,电子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型的搜索引擎和快速网络的存在将我们的生活变得无比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贫瘠,不错,我们是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不可能,也使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地球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少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少了,我们几乎不会动脑去思考,因为我们可以“搜索”了。教师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园丁,是培养未来祖国的希望的养料,正是因为特殊,所以更应该花时间来放空自己的思想,遇事常思考,在处事和解决学生之间的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多想想,在思想上慢一些,让精神休息一会。


【启示】


  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时,老师一般最先搜集线索,而后判断是非对错,并对过错方进行批评教育。其实,我们可以放下心中的怒气及责怪,不必急于给出处理结果,给自己一丝“静心”的机会,全方位思考,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




2
 教育中“快”的境界


  教师固然需要过一种“慢”生活,但有时也需要“快”的状态。否则,一些教师会以“慢”为借口,做出很多对教育教学不利的事情。


1记住学生的名字要快


  很多优秀的班主任在总结经验时都曾经提到过,接手一个新班,在开学报名前后便记住了。能够把学生和他的名字对上号,这不但是对学生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鼓励。而有的教师,教了一学期甚至一年,学生的名字也叫不全,这种“慢”确实是不应该的事。


【启示】


  戴尔·卡耐基说:“一种简单但又最重要获得好感的方法,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作为教师,快速记住并熟悉学生的名字,能较快获得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在教学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各方面知识更新要快


  现代社会,发展很快,知识不断更新,而且更新的周期也比较短,如果教师不加紧学习,仅靠吃知识的“老本”,肯定会落后,致使与学生之间越来越没有共同语言,也就不能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远。事实也表明,善于学习、学识丰富的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认可和喜爱。


【启示】


  在这个日常信息量飞速更新与传播的时代,教师需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断刷新自己已储备的知识,与时俱进地进行教学。




3自身观念的转变要快


  新课改推行至今已经十年有余,有一些基本的理念,如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等。有些教师,不关心、不理解也不实践这些理念,观念转变慢,角色转换慢。在与学生交往时,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堂上,还是一味担当知识传声筒,还是课堂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总之,这些观念不改变,便会与新课改格格不入。所以,教师的观念转变要快,教书更要教人。


【启示】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师不应认为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分散学生注意力等,多样化地教学才会更受学生欢迎。


4专业成长的速度要快


  其实,作为现在的教师,谁都知道,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读书、写作、反思和教研关系甚大。但是,对于教师读书,如果要在全国范围内作一下统计,阅读了哪些教育名著或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恐怕结果会令人相当失望。至于写作,就拿每学期的师德心得体会和教学反思来说,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从网上下载后稍作改换的,有的老师一学期甚至一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都没认真写过。对于自身的专业素质,“今天的我”相对于“昨天的我”,没有明显进步的教师不在少数。因此,教师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追求自己的专业成长速度,追求个人进步。比如读书,通过大量阅读提升能力、开阔视野;比如培训,教师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可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专业方面迅速成长。只有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这条道路上走的又远又稳。


【启示】


  教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要抓住机会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凭借新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来教学。


  此外,还有一些需要快的事情,比如解决学生间的矛盾要快、给学生答疑解惑要快、课堂教学的思维要快、作业的批改要快、孝敬父母要快、善待孩子要快……教师生活也需要“快”的状态,从这些意义上说,“快”也是教师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


  如今是一个万事讲究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老师们都急切地希望能用一种超乎寻常的模式在短期里给教育教学提速,于是我们常常没时间倾听学生的想法,没时间洞悉和思考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慢意味着对生命成长规律的尊重,慢意味着克制、微笑、耐心、宽容、等待、欣赏、反思和研究……对于老师而言,生活需要“慢”的智慧也需要“快”的境界,使之张弛有度、快慢结合。这一快一慢,才是老师们快乐生活、成功教学之道!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