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文章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有下面十种情况:
一、文章的标题不管是一个词语、单句还是复句,句末都不加句号。因为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而标题是作者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没有用句号的必要。如:《我们俩》(杨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二、文章标题是复句,中间可加逗号,句末仍然不用句号。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中语文第五册);《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覃彪喜《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邓小平)。
三、文章标题中间可以加顿号。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中语文第五册),《比较、抽象与智力发展》(谭志成);《一发、一石、一钥匙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初探》(朱华勇)。
四、文章标题表示疑问或感叹语气的,可以加问号或感叹号,也可以不加。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毛泽东);《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让青春发出光和热吧!》(秦牧)。
五、文章标题中可以用破折号、省略号。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生命最珍贵的……》(1998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作文题)。
六、文章标题中可以用冒号。如:《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语文学习》1993年第3期);《第一次对话:日记的价值》(丁东等《思想操练》)。
七、文章标题中可以用引号、书名号。如:《“友邦惊诧”论》(鲁迅);《〈呐喊〉自序》(鲁迅);《“鲁迅的杂文绝大部分是对敌人的”吗?》(邵燕祥);《 鲁迅“丑化”了阿Q吗?》(邵燕祥)。
八、文章标题中可以用间隔号。如《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适用·适当·适时·适量·适看——浅谈语文课的板书》(郁洪千);《第六次对话:“一二·九” 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丁东等《思想操练》);《杂论管闲事 做·学问·灰色等》(鲁迅《华概集续编》)。
九、由两句话或两个短语构成文章的标题,除上面说的用逗号或间隔号外,也可以在中间空一格。如《着意锤练 平易自然》(《语文月报》第218期)、
十、如果文章标题有副标题,在副标题前要用破折号。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穆青、陆拂为、廖由滨);《青海之歌——读格桑多杰诗歌》(邵燕祥)。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