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导学案》问题诊断与矫正

《导学案》问题诊断与矫正

2011年10月22日 23:30:46 来源:甘肃省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867

于春祥:《导学案》问题诊断与矫正

 

作者:于春祥     来源中国课改新闻网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路线图和方向盘,在课改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高效课堂在全国的广泛推广,其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由于工作关系,曾到过全国100余所学校进行过课堂调研,所到之处,《导学案》都会成为一个关注点。调研中发现,在《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现分述于下:

一、满“案”“题海”战不休
 
不少《导学案》受功利主义影响,信奉“练出效益”,错误地将高效课堂的“以学为主”,变为“以练为主”,其《导学案》开篇预习题,再是展示题,最后达标题。如果把《导学案》的冠名去掉,俨然就是一张课堂测试卷。这样就把以往的考试战“题海”,变成了如今的天天战“题海”,堂堂战“题海”。《导学案》如是,性质就变了。决不能允许应试教育的“题海”,假借《导学案》而还魂。
 
课堂原本是“基于问题的解决”。实现从“试题化”向“问题化”的转型,是《导学案》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以“案”代“本”令人忧
 
所谓“以‘案’代‘本’”,指的是在一些课堂上,以《导学案》代替教材文本的现象。《导学案》就其实质而言,不妨理解为“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文本”。当然,我们不反对对教材文本的改造与整合,但是,我们依然要保持必要的“教材文本敬畏”。完全脱离教材文本,仅仅凭靠“一张纸”,甚至,宁信“纸”,不信“本”,可就本末倒置了。
 
课本上有的东西不要再大面积的搬运到《导学案》上。《导学案》就是要打好“脚手架”,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教材进行学习。好好读书永远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三、导学缺位成死穴
 
《导学案》多重视“学什么”的设计,而对“怎么学”普遍有所忽视。这里的“怎么学”更侧重于学习方法。学法指导的缺位已经成了《导学案》的“死穴”。有些看起来貌似学法指导的设计,其实,大多都是学习要求。作为教师设身处地的从学的角度,与学生分享学习方法的少之又少。
 
教师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型,尤其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支撑。在《导学案》的设计中,与“学什么”相对应的应该有“怎么学”出招。
 
四、容量超载课难收
 
每节课《导学案》的容量究竟多大才合适?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从现状看,容量超载是一个较为严重的现象。有些《导学案》的案卷长度比教材文本还长。致使许多课都在课堂达标环节不了了之。
 
建议实施《导学案》瘦身计划,每节课《导学案》卷长以16K正反一张纸为宜。问题和练习都要精选。
 
另外,诸如,《导学案》层次性不清晰,评价标准不具体,印刷浪费现象等,都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