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品茶微信wx_400元快餐不限次数二维码_100元4小时不限次数上门电话

当前位置: 首页 > 135模式课堂 > 理想课堂需要清晰合理教学目标支撑(转载)

理想课堂需要清晰合理教学目标支撑(转载)

2010年11月10日 16:58:29 来源:华池县列宁学校 访问量:952

好课讨论:理想课堂需要清晰合理教学目标支撑

**** 2007年11月02日  作者:吴松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理想的课堂?很多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述,同时,每一位教师也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一些认识和见解。虽然评价一节课会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但是,公认的好课一定会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一节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如果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课堂教学;如果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这节课就向“好课”更迈进了一步。


  前段时间,笔者采访某县的跨校教研活动时,听了两节“示范课”。示范课讲的是小学六年级语文略读课文《将相和》,由骨干教师A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讲述“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占用两个课时。A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陌生的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她。课上,A老师抛出问题——“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学生们阅读课文之后,开始找出课文的段落和句子来说明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人。学生发言很踊跃,课堂显得很活跃。但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均引用了课文的原文,一旦要用到自己的话语时,就显得很贫乏,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述。


  在第一节课的后半段,A老师让学生通过研究文章的段落,根据文章内容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最后自己写一个爱国故事。第二节课上,A老师依然引导学生分析蔺相如,知道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而且“顾全大局”、“识大体”。其间,A老师也引导学生读课文分析了“赵王”“秦王”、“廉颇”的人物性格,尤其是赞扬了廉颇“知错必改”的优良品质。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A老师阐述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她说,这篇文章比较长,不容易讲,因此她设计了“分析蔺相如这个人物”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就会很容易地把握文章,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让学生写爱国故事,是因为学生在这篇课文之前学过了《詹天佑》等课文,这样设计是想达到升华情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总的说来,A老师的这节课尽管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是,这节课仍然不能算是一节“好课”,甚至不能算是一节“合格”的课。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A老师没有为这节课确定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她为这节课设计了一条主线,即“分析蔺相如这个人物”,这条主线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把握课文,从而理解课文的意义。但是,“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意义”不能算是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因为这个“目标”的达成很难衡量。学生有了什么样的表现才算是“把握了课文”“理解了课文的意义”呢?


  让学生写爱国故事,是A老师确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有“大而不当”之嫌。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讲,“爱国情感”可以渗透,但是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比如这篇课文传递出来的“机智”、“勇敢”、“知错必改”等才是合适之选。因为这些品质最贴近小学生的实际,他们也最容易接受。近年来常常被人们诟病的小学和幼儿园里讲“爱国”、“奋斗”,而大学校园里补讲“公德”、“诚信”、“规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将相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十分浅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他们可以很快地从文章中找到A老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把读懂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是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A老师在这节课上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而学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自己就能掌握的、教师不用讲的内容讲得太多,而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又讲得太少,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弊病。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事关教师如何准确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将相和》这篇课文而言,至少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熟悉这个故事,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统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就可以围绕“听、说”训练展开,比如让学生讲“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负荆请罪”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自己遇到的“完璧归赵”、“有错必改”的故事,讲自己的“机智”故事、“勇敢”故事,等等。这样,不仅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一面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落实,而且语文的“人文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渗透。


  一个理想的课堂需要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而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该怎样确定呢?教师首先应该深入研究所教学科的性质、特点和本质。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为自己一个学期、学年甚至几个学年的教学制订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即要明白“学生在我所执教的阶段里,要获得什么样的能力、什么的品质”。这个长远教学目标的落实,就要依靠自己所要讲的每一节课了。有了这么多前期工作的准备和支持,当教师面对一篇课文时,结合课文的特点,制订出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还会困难吗?(《教育时报》编辑 吴松超)

 

  《中国教育报》2007年11月2日第6版

编辑:高发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陇ICP备19002522号-1
甘公网安备 62102302000114
联系地址:甘肃省华池县南梁镇街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